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11-20 13: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情况下,腹部用一般力量触诊时不会引起疼痛,重按时仅有一种压迫感。如医生在由浅入深触诊腹部时,出现疼痛,即为压痛;如有压痛出现,医生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让患儿适应一下,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患儿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年长儿可有痛苦表情、“啊-啊”痛苦声音或以手强力推开医生的手,即为反跳痛阳性。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合称腹膜刺激征,又称腹膜炎三联征,常提示患儿存在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1.检查时注意事项:临床医生在检查患儿与腹痛有关的体征时应注意鉴别是否存在腹部压痛,如存在压痛,则需注意确定其范围以及有无反跳痛、放射痛等,同时需注意询问腹痛持续时间,腹痛的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
小儿真假腹部压痛的鉴别:由于小儿的配合程度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对体征或感觉不能很好的描述,同时对触觉或痛觉较敏感,容易发笑,尤其是婴幼儿哭闹较剧烈,抵触明显,因此临床儿科医生在检查腹部压痛时必须仔细认真的区分小儿腹部是否真的有压痛、反跳痛等,注意除外上述可能原因造成的腹痛假象。一般情况下,如果医生在触诊某一部位时患儿出现明显的表情改变或以手强力推开,则多提示此处可能存在真正的压痛或反跳痛;如果医生触诊患儿腹部柔软,但触诊每个部位时患儿均诉有压痛但没有表情由自然转变为痛苦状时,多提示为腹部不适或为心理性、功能性腹痛,不一定是器质性压痛或反跳痛。部分患儿因哭闹、紧张、发笑等原因可使腹肌紧张,触诊时可能有压痛,小婴幼儿可利用鲜艳物引逗以转移其注意力,年长儿可嘱其做缓慢深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减少抵触心理。临床医生在检查小儿腹部有无压痛等体征时,必须多次、反复检查,以明确有无固定的压痛或反跳痛部位,同时感觉其他腹部触诊项目有无异常,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协助检查。
2. 弥漫性腹部压痛的临床意义:如患儿腹部弥漫性压痛并伴有腹肌紧张,多由于炎症、出血等刺激腹膜所致,可见于急性原发性腹膜炎、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患儿。部分小儿因肠痉挛可有全腹触痛,腹壁较敏感,可有腹肌紧张,但发作间歇期腹部柔软无压痛、腹肌紧张等。另外,一些上呼吸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等)、风湿热、麻疹、肠痉挛、消化不良等疾病患儿可有弥漫性腹痛,无固定的压痛点,但多以脐周为著,常无腹肌紧张。
3. 局限性腹部压痛:一般如在患儿腹部触及固定的压痛部位,多提示此处对应脏器的病变,如炎症、淤血、肿瘤、破裂、扭转等。此外,腹腔外脏器的某些病变也可出现腹部的压痛,如下叶肺炎或胸膜炎、心肌梗死等可于上腹部或季肋部出现压痛,腰椎、骨盆等骨性结构的损伤也可出现腹痛压痛。阑尾炎等疾病患儿可有转移性下腹痛,早期压痛部位可能不是麦氏点附近。因此对于腹部局限性压痛的患儿,医生必须综合分析,仔细询问病史,并详细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以免漏掉疾病。一般小儿不同部位的腹部压痛常见疾病如下:
3.1. 上腹部压痛: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的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胃扭转、胃粘膜脱垂等。部分急性胰腺炎、遗传性慢性再发性胰腺炎患儿以及阑尾炎早期患儿也可出现上腹部压痛。此外,各种原因导致的剧烈呕吐或咳嗽,可使患儿出现上腹部痛。
3.2右上腹(右季肋区)压痛:多由于肝、胆、结肠肝曲及升结肠的病变而引起,可见于急、慢性肝炎、肝脓肿、肝淤血肿大、胆道蛔虫症、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肠套叠等。此外,右下叶肺炎或右侧胸膜炎时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及肌紧张,此时医生可用左手按住右肋缘保护胸部,右手持续压迫右上腹部,则压痛及腹肌紧张会逐渐消失。
3.3左上腹(左季肋部)压痛:可见于急性脾肿大、脾破裂、胰腺炎、肠套叠等患儿。
3.4右下腹部压痛:多由于阑尾病变或腹股沟疝等疾病引起,可见于急性阑尾炎或穿孔、阑尾脓肿、腹股沟嵌顿疝等患儿,可有局部腹肌紧张。此外,美克尔氏憩室炎患儿也可有右下腹部压痛及血便史,但多无腹肌紧张。此外,右侧卵巢病变如(囊肿蒂扭转等)、右侧输尿管病变(如结石、感染等)、右侧输卵管病变等也可出现右下腹压痛,小儿较为少见。
3.5左下腹部压痛:可见于乙状结肠积粪、左侧卵巢病变、左侧输尿管病变、左侧输卵管病变以及左侧腹股沟嵌顿疝等患儿。
3.6左、右腰部压痛:多由于肾脏病变引起,可见于肾积水、肾炎、肾周炎等患儿。此外,升结肠和降结肠病变患儿也可出现左、右腰部触痛,胰腺体和尾的炎症或肿瘤患儿可出现左腰部压痛。
3.7脐部和中腹部压痛:多由于小肠、肠系膜、横结肠或输尿管病变引起,可见于急性腹泻病、盲肠炎、回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粪石梗阻等。此外,消化不良、过敏性紫癜、肠梗阻等疾病患儿可有全部弥漫性不固定压痛,多以脐周压痛为著。
3.8下腹部疼痛:多由于膀胱病变以及盆腔病变引起,后者多见于女孩,可见于膀胱炎、膀胱尿潴留、盆腔感染、子宫病变等疾病患儿。此外,卵巢扭转或睾丸扭转也可出现下腹疼痛,部分年长女孩经期前后可有下腹部疼痛,又称痛经。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
触诊腹部压痛时的一些特殊方法及意义:
1.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stest)或结肠充气征(Rovsing’s sign):医生用右手压迫左下腹降结肠区,相当于麦氏点对称部位,再用左手按压其上端使结肠积气传至右下腹盲肠和阑尾部位,如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右下腹部有炎症。
2. 腹壁肌肉间接牵张试验:一般腹部的触诊法仅能检出腹壁的压痛,而后腹壁肌肉如腰大肌、腰方肌、髂肌及盆腔内侧壁的闭孔内肌以及表面腹膜受炎症刺激所致的疼痛因位置太深而不易触知,有时需借助于肌肉间接牵张试验以协助诊断。临床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法:
2.1腰大肌试验(iliopsoastest)或腰大肌征:如患儿诉一侧下腹痛,但医生在正常仰卧位检查触诊未发现明确压痛点时,或为了进一步确定腹痛病变部位时,可采用此方法,常用检查方法为:嘱患儿采用健侧卧位,两腿伸直,医生用左手压住骨盆固定其髋部,用右手握住患儿患侧小腿向后牵引,使髋关节尽量被向后过伸,如引起腹痛,则为阳性。也可嘱患儿将患侧髋关节屈曲90°,然后医生用手固定其膝、踝关节,嘱其做伸髋对抗动作,如出现腹痛则为阳性。该试验阳性提示患儿可能存在髂窝脓肿、髂窝淋巴结炎、盲肠后位阑尾炎等病变。
2.2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 maneuver):与腰大肌试验(iliopsoas test)或腰大肌征检查方法类似。嘱患儿仰卧位,将患侧下肢髋关节屈曲90°并呈外展位,另一侧下肢伸直,医生用双手分别握持患侧的大、小腿,将下肢向内侧旋转,如伴随髋关节旋转患儿出现下腹疼痛则为阳性,可见于盆腔积脓、积血或盆腔部阑尾炎症等疾病患儿。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将患儿髋关节屈曲外展后再使其被动外展,患儿卵园窝深处出现疼痛,则提示可能存在闭孔疝。
3.足跟下压震动试验(heel-dropjarring test):是临床医生常用协助判断有无器质性腹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年长儿、配合度较好的患儿。嘱其站立位,抬起足跟,以足尖站立片刻,然后突然放松,使其足跟碰撞地面,如患儿感觉到腹痛,同时可描述出腹痛的部位,即为阳性,腹痛部位常常提示为腹腔内病变的部位。
4.反跳痛的临床意义:反跳痛是由于患儿腹腔炎症累及腹膜壁层时突然抬手,腹膜被激惹引起疼痛,是原发性腹膜炎或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引起腹膜炎的标志。如患儿腹内脏器炎症尚未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