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不良》的作者Frances Southwick医生曾经这样描述她的住院医培训经历: “我在医院要同时照顾八个病人。其中一个女患者病得很重,不停地出现呼吸衰竭,我一直担心她。”
“一天早上,我走进她病房,发现她的嘴唇变成了青紫色。”
她努力呼救并使病人恢复后,却先后遭到护士和高年资医生的责骂——而这个医生在病人出现问题时正在休息。
八天后,病人去世了。
Southwick感到愤怒和无助。
随着住院培训的继续,Southwick开始出现强烈的抑郁症状,她变得困惑和烦躁,睡眠减少,犯错越来越多,工作效率直降。 她觉得自己已经150%投入工作,并试图维持人际关系,但“力不从心”。
恐惧,疲惫——这个环境却并不鼓励说出这些感受,她的抑郁达到了顶峰,并企图自杀。
最终,她服用了抗抑郁药物,并在混乱中过完了剩下的住院培训。
医学生抑郁比例是普通人的2-4倍!
Southwick的经历不是个例。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近发表了一项关于医学生抑郁比例的研究,该研究分析筛查出近200个研究,涉及43个国家的129000名医学生(包括住院医),结果发现,医学生的抑郁比例为27.2%。 这一比例比美国普通人群的抑郁比例高了2-4倍!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Srijan Sen说,当他还是医学生时,他就曾亲眼看到有几名学长遭受抑郁之苦,自杀倾向明显,并且其中一个最终自杀身亡。
这对他的打击很大。
“成为一名医生所需的技能远超过书中的知识。”Southwick说,“你需要学习等级制度和心理学,高年资医生会突然考验实习生医学问题,有时这确实是医学教育,但通常情况下这是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
“而且住院医总在轮换科室——这个月在产科,下个月可能就在外科了——这也让人十分紧张。”
该研究的联合作者Stuart Slavin说,医学生的抑郁通常有两大类原因,一方面,人们相信医学是极其专业的,因此对知识技能尚不完备的医学生要求也常过于苛刻;另一方面,精神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像身体疾病那样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都只重治疗不重预防。
而该研究第一作者Douglas Mata则认为,抑郁,其实是医生这个职业公开的秘密。
中国逾六成医生有抑郁倾向!
JAMA的这一研究分析中并不包括中国。
但过去国内进行的一些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抑郁比例更让人担心。
2005 年,国内通过抑郁量表对上海各级医院医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 69.4% 的医生呈现不同的抑郁状态。
2012 年,中国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辽宁省,医生的抑郁倾向率高达 63.8%。
2015 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全国普通水平,而且女性、低工龄医护人员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就在一个月前,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医生留下遗书自杀,生前也疑似患有抑郁症,令许多身边同事感到震惊和心痛。(事件详情请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
而中国医务工作者抑郁比例如此高的原因,既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睡眠不足有关,同时,也与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频频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脱不开干系。
在过去的调查中,有很多医生都坦言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参考资料:
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589340
http://edition.cnn.com/2016/12/06/health/med-students-depression-suicide/index.html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3011
转自医学界 文/阳益德 丹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