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2-15 13:42:2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根据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新的证据来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在正常人体中食物耐受性如何出现。医脉通整理如下:


食物过敏影响大约1500万美国人,包括许多孩子。过敏的症状和不耐受的范围可以从相对较小的(如一个无害的皮疹)到致命的过敏性休克。


许多伴随着成年摆脱了过敏。这被认为是由于学会耐受食物的免疫系统,在此之前被视为“异己”。


La Jolla过敏与免疫学研究所(LJI)Charles Surh博士带领的研究人员,希望解释为什么比成人更不易接触新型食物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


他们推测,消耗一次正常的饮食会刺激肠道中防止免疫系统排斥食物的细胞。


食物和病原体都显示被称为抗原的大分子标记。这些抗原提示免疫系统一种食品是“异己”。


调节性T细胞防止免疫系统的反应


老鼠研究已经观察了身体如何区分抗原的“朋友”和“敌人”。


小鼠被喂食它们以前没有吃过的一种鸡蛋的蛋白质。研究人员注意到,称为调节性T细胞的一种免疫压制性细胞,在肠道产生。这些调节性T细胞阻止对新物质的免疫反应。


还不知晓当一个幼年哺乳动物在“现实中”遇到新的食物时,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


Surh使用“解除抗原”小鼠模型代表一个免疫空白。老鼠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被喂食氨基酸(蛋白质的前身),而不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这使小鼠免疫简单,“因为氨基酸构建模块不足以让免疫系统识别它们。这意味着小鼠以前没有接触抗原蛋白等大分子。


其它小鼠处于无菌环境但是给予正常饮食。


分子标记分析表明,食用氨基酸小鼠小肠内没有调节T细胞。相比之下,被喂食正常蛋白饮食的老鼠有大量的调节T细胞。


这表明,当蛋白质包含在食物,他们刺激Treg发展。它还表明,Treg在正常小鼠的肠道可能有助于防止对蛋白质潜在的致命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还表明,肠道内食物和益生菌在产生不同类型的Treg。


无菌鼠似乎只有食物依赖性Treg和缺乏微生物所诱导的Treg种类。这些老鼠也很容易过敏。


科学家们推断,为防止过敏症状,肠道需要食物和微生物诱导的Treg。


如果免疫细胞对无害的抗原发生错误反应会怎样?


最后,团队想要查明当免疫细胞不能忽略无害的抗原会怎样。


他们把“通讯员”T细胞转移到无抗原小鼠并给予他们从未食用过的一种蛋白质。通讯T细胞被用于提示一种免疫反应。


与给予正常食物的小鼠相比,喂食蛋白质小鼠经历了大规模的免疫反应。Surh称这一反应为默许行为。

反应类似于与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免疫风暴类型。


结论是这种反应是因为无抗原小鼠没有可以抑制对食物过敏反应的免疫抑制Treg。


这可能是为什么比成人更不易接触不同类型的食物的孩子,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


这也暗示随着人体承认新的食物“安全”的Treg范围扩大,人们会摆脱过敏。


下一步是研究 “默认”强大的T细胞如何对规定食品做出反应的细胞和分子细节。该小组计划专注于通常与过敏有关的特定种类,如花生、鸡蛋等等。


“免疫系统进化到保护我们抵御异己,如病毒或细菌,还有我们消耗的营养物质,这本身就是异己。我们的工作显示食物耐受性是后天的,包含了从食物消耗中获得的特殊T细胞群体。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身体将对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发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文献来源:Dietary antigens limit mucosal immunity by inducing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Science 2016 Jan 28


医脉通编译自:Children's food allergies related to immunosuppression,MNT,Friday 29 January 20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