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买回的肉,一次用不完总会先冷冻,等下次食用时再拿出来解冻,切出需要的分量再放回冰箱,直至吃完为止。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卫生,也有的人认为冰箱冷冻室温度那么低,应该没细菌吧。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验:肉类解冻四次后,细菌飙升15倍
针对人们的质疑,央视的记者前往上海德国莱茵tuv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检测验证。记者从市场上买来鲜肉,用五天的时间,把这块肉反复进行冰箱冷冻和解冻了四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来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检测结果显示,在经过反复四次冷冻和解冻后,细菌含量是最初没有冷冻时测试结果的15倍左右,很令人吃惊。
解冻后的肉是否已经变质?
这块肉是否已经变质呢,引起它变质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德国莱茵TUV检测认证机构高级工程师晏秋鸿解释,微生物是引起食物变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微生物过多会导致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胺或者是胺类的碱性物质从而导致食物变质。在这次实验中因为测试的周期比较短,虽然菌落总数很高,但是食物并没有变质。不过她认为这样一块肉,已经是属于高风险范围内了。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反复的冷冻和解冻,食用前要慎重!
冷冻的低温为什么无法杀死细菌?
冰箱的发明,对人们保存食物方面来说是太有必要。不过冰箱的冷冻室温度都已经这么低了,为什么还是不能杀死肉中的细菌呢?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的刘登勇博士表示,在极低温度的情况下,肉品表面的细菌并不会被完全冻死,只是活力被暂时抑制住了。一旦肉品被从低温环境下取出,细菌就会重新获得有利于其生长的环境。
而在这种过程中,有一个因素尤其有助于细菌繁殖。“在冷冻过程中,肉品中的水分会形成很多细小的冰晶,反复多次冷冻和解冻会导致冰晶不断长大,这些冰晶会刺破细胞膜,导致细胞中的液体流出来”,刘登勇说,这就是为什么肉解冻后会有少量液体流出来的原因,这些细胞中的水分富含营养,会让细菌繁殖得飞快,而每冷冻一次,就意味着细胞膜被多破坏一次,解冻后流出来的养分就会增加,所以细菌总数也会相应增加。
也就是说,食物经过反复冷冻会破坏食物细胞,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繁殖。反复冷冻后的食物真的很不安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