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是医生的好处
老周
ANG="EN-US">
前两天女儿发烧,照例是我来决定如何用药,结果是起起伏伏的烧了两天总算是稳定了,然后再继续吃几天药巩固。妻又一次的感慨:“还是有个当医生的爹好呀,闺女少打多少吊瓶。”又想了想,补充道:“这也算是唯一的好处了。”我不禁默然。的确,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周末我很少能陪着女儿,更谈不上连续三天以上的休假了。但是,五岁的女儿虽然体质一般,满打满算却也只打过三次吊瓶,其中一次是我出差在外,两次是肺炎确实比较重。
说实话,现在过度治疗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就以感冒发烧来说,正规的治疗其实是“不给过多的治疗”,多喝水、适当用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口服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在现实中,患者就医的目的通常就很急功近利,本来一个礼拜的病程常常期望在一两天内就痊愈。而医生也不愿意去为患者担风险,再加上目前多数情况下看病依然要与经济效益挂钩,于是就能多检查就多检查,能多用药就多用药,这样既满足了患者好得快些的需求,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尽量避免了潜在的风险,那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前开始的“新医改”也从许多方面做了努力,试图改变这个现状。比如医保监管政策的完善、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以及对大处方、大检查的各种监控措施等等,应该都有一些效果,但也难以取得大的成效。其原因很多,但是医患关系难以回到一个正常状态——即医患之间互相信任,医生要能自觉的替患者承担一定风险的状态——应该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原因。譬如当我面对女儿发烧时,我会通过检查(比如拍胸片)来判断是否有肺炎等较严重的情况,如果没有,我会用些口服药、退热药并观察病情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要面对高热惊厥、病情发展成肺炎、急性喉炎甚至其他误诊的风险,但是因为我不过度用药,女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可能会得到锻炼,也避免了静脉用药的其他风险和并发症。说到底这是一个选择面对近期风险(或副作用)或者远期风险(或副作用)的问题,因为我要对女儿的一生负责,所以我做出了面对近期风险,而避免远期风险的选择。同样,假如我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病人,我恐怕更要考虑通过多检查、多用药来尽量降低在当前情况下我要面对的风险,或者设法以最快速度给他治好病来显示我的医术高超,甚至趁机多用药多检查来完成这个月的经济考核指标……至于以后他是不是会经常感冒发烧,是不是发烧后不打吊瓶就控制不住等等远期风险(或副作用),恐怕就很难顾及了。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恰好有一个当医生的爹(或者其他亲戚朋友),但是国外的家庭医生体系或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甚至是一位世代相交的家庭医生,他不仅仅要负责在我们生病时候的诊治,还要为我们提供日常的健康咨询,更要对我们更久远以后的身体健康状况负责……那么,这样的医生还会不负责任的乱用药吗?还会看一次宰一刀的开大处方吗?还会瞻前顾后的推卸责任吗?我想,这样的医生一定会爱惜自己的羽毛,珍惜自己的名誉,而这样的医生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就像您的家庭成员一样的朋友,而得到更多的新人。当然,这还需要您的尊重和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