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应酬、宴会后,有些人常常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就医观察后发现,原来是酒精惹的祸!酒精性肝病就是这样一种由于饮酒而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其中80%~90%的肝硬化都是由饮酒所引起,给患者带来身心和经济的双重负担。其发病机制至今没有完全阐明,临床药物治疗也没有非常好的效果。
近年研究,酒精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流出的血流在循环之前会经过门脉系统,之后才进入肝脏,形成肠-肝轴。
当肠道菌群失调时,肠黏膜细胞之间的链接密度降低,通透性变大,肠粘膜屏障破坏,导致大量的内毒素侵人门脉系统,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等一系列细胞炎性因子,对肝脏进行攻击。一次过量饮酒或者长期饮酒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最终导致肝脏损伤,如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
那酒精又是如何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1、酒精改变肠道菌群数量,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多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分析证实,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可导致肠道内的益生菌,比如乳酸杆菌属数量、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数量都明显降低,而有害菌,比如普雷沃氏菌科、革兰阴性菌变形菌门及革兰阳性菌放线菌门数量则增加。可知酒精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主要表现在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多,导致肠道生理功能受损。
2、酒精破坏肠道粘膜屏障完整性,引起细菌及其脂多糖位移。在正常生理状态,肠道具有完整的肠粘膜屏障。但在急性饮用过多酒或长期饮酒,一方面酒精可以促进肠道革兰阴性菌的生长,导致肠道内毒素水平增加。另一方面酒精代谢导致*聚集,*增加肠道通透性和黏附连接蛋白上的酪氨酸*化,促使肠道对内毒素的通透性增加,脂多糖、内毒素通过肝-肠轴可能会激活肝脏及其他器官的炎症反应。在一项临床研究中证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的细菌DNA含量明显增加,为细菌位移提供有力地支持。
有一项实验证实,与正常小鼠相比,无菌小鼠在急性摄入酒精后并未引起肝损伤。但是,将正常小鼠急性摄入酒精后紊乱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就能够激活无菌小鼠肝脏及肠道内的炎症反应。这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肠道菌群失调又是如何促进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
首先,肠道与肝脏之间通过肝-肠轴紧密相连,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通透性的增加,部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脂多糖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肝脏内的巨噬细胞及其他类型细胞上的宿主受体能够识别脂多糖,启动细胞下游信号免疫反应,促进肝纤维化发生;
其次,酒精代谢产物包括*及乙酸,不仅可以直接诱导炎症反应,而且能够增强脂多糖介导的肝脏Kupffer细胞/巨噬细胞的炎性因子产生;
第三,菌群失调诱使肝脏内中性粒细胞聚集,促进炎症的进程。
来源丨粪菌移植与肛肠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