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摔了一跤,背部红肿,送到医院检查,一家说是肺炎要住院,一家说没啥大碍不用吃药。“在医学面前我是门外汉,究竟该相信谁?”日前,家住南山区的杨先生向本报反映了他带孩子看病的遭遇。
幼儿摔跤摔出了“肺炎”
杨先生的儿子1岁,刚学走路。10月16日,孩子在阳台上学步时,突然向后摔倒。杨先生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背部有一点红肿,赶忙和妻子带着孩子赶往南山区一家医院检查。医院医生让杨先生夫妇带着孩子去拍X光,根据X光的初步诊断,患儿左侧背软组织挫伤、支气管肺炎,医生当即要求孩子住院治疗。一听是肺炎,杨先生夫妇慌了神,按医生建议准备住院治疗。但因为住院要交两三千元押金,杨先生准备回家拿钱收拾东西,次日带孩子住院。
回到家里,杨先生夫妇对孩子患了肺炎的诊断有些不解,因为小孩平时都是活蹦乱跳,没咳没喘的,没有患病的症状。夫妻俩反复商议,决定带孩子到另外一家医院检查,再做定夺。次日上午,杨先生夫妇带着孩子到市妇幼保健院检查。拍了X光之后,医生诊断意见为“双肺、心膈未见异常”。医生告诉杨先生,孩子的情况很正常,无需住院,甚至无需吃药。
对于两家医院截然不同的诊断结果,杨先生很困惑:“我一个门外汉啥也不懂,我的孩子究竟有没有得肺炎?”
医生诊断难倒患者家属
说到同一个病例医生诊断存在差异的情况,不少市民表示曾有相同的经历。家住福田区的陈先生说,今年春夏换季,他1岁多的儿子因为感冒咳嗽到附近医院检查。医生拿听诊器一听,就让孩子去拍片,诊断是肺炎,建议住院治疗。陈先生夫妻商议再三,决定到另一家医院检查。而这家医院的医生看了片子之后,不建议孩子住院治疗,只是开了些药水,孩子喝了几天症状就好了。
姜女士说,中秋节她1岁多的孩子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肠胃性感冒,开了三四种药,服用之后病情更为严重。次日,姜女士带孩子到同一家医院检查,另一位医生推翻了昨天那位医生的诊断,说是急性肠胃炎,有可能发展成为痢疾,开了完全不同的药给孩子。如此折腾了好几天,孩子反反复复吃了不少药才好转。面对同一个病例医生诊断的差异、甚至出现截然不同的诊断结果时,不少市民表示“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相信谁”。
医患之间需要更好沟通
针对此事,记者与南山区这家医院有关科室取得联系。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医生是否存在误诊的问题,医院首先是要患者向医院提供相关的门诊报告和门诊病历复印件,随后医院根据患者所提供的资料展开调查,并组织医院专家进行认定,判断医生是否属于误诊。如果确实是医生诊断有误,医院将按规定处罚。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患者及家属对此想法不同。陈先生说:“患者和家属首要的目的是看好病,不是去医院找麻烦,更不是动不动就提起诉讼。假如诊断结果存在差异,患者及家属更希望听到医生的良性建议,比如诊断的依据、可能出现的病情等建议。”
姜女士说,有时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充分,急忙看病、匆忙开药,“有的医生大笔一挥开的尽是头孢、红霉素;有的干脆要求打针。假如不住院医生还再三强调:‘出了问题家长要自己负责’,我一听这样的话腿都吓软了。”
有医生解释说,对病情的诊断与患者症状、发展情况不同有关系。比如急性肠胃炎、肠胃性感冒、痢疾、轮状病毒等疾病,症状大多表现为发烧、呕吐、腹泻,所以,在没有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医生所做的诊断会不同。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情况,表现出的症状也不一样。疾病的治疗有一个过程,没有绝对的特效药吃下去马上就好。再则,在医疗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医生在看病短短数分钟时间里,要给病情作出判断、开处方,也难免出现差异。因此,医患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发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