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过了疯狂10月之后,中药材的上涨脚步终于慢了下来。昨天,磐安浙八味特产市场的报价显示,每公斤药材价格比10月底普遍低了1至2元,但相比年初价格,仍贵了接近一倍。记者赶赴浙江药材基地磐安,找寻这波药材行情的大涨之源。
药农减产增收 种子价格飙升6倍
磐安是浙江的中药材基地,“浙八味”中的五味中药材主产地都在磐安,其中,浙贝母的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白术、元胡、玄参、杭白芍等的产量也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磐安的中药材主要产地在新渥镇和深泽乡,其中磐安浙八味特产城就在新渥镇,每逢农历初二、初五、初八,周围的药农都会把药材拿到集市上出售,浙八味特产城也热闹非凡。
进入磐安新渥镇,道路两侧不时有药农在晾晒药材,边上的农田几乎都种上了药材,一畦畦药材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上,不少农民还在抓紧时间播种药材。
磐安新渥镇池下村村民赵家灯夫妇正在播种浙贝母,赵家灯老伴把贝母一个个地按在土里,赵家灯再覆盖上一层土,覆盖些稻草保温防裂。赵家灯今年60多岁,头发也已经花白,种植贝母已经15年,去年种了1亩2分地的贝母。一听到记者谈到中药材大涨,赵家灯马上停下了手上的农活。“今年的浙贝母价格,确实算天价了,但我们这些种贝母的没怎么赚钱啊。”赵家灯清晰地记得今年3月10日的倒春寒,当天的温度是零下六度。当时去年种下的贝母刚刚发芽,苗还不到5厘米高,结果严寒一下把苗全冻死了。“苗就像被煮过一样,齐腰弯了下来,全完了。”赵家灯做了个弯腰的动作。他老伴当时到地里一看,眼泪就流了下来。因为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贝母生长的关键时期,苗一冻死,产量肯定大受影响。按照往年的价格,肯定是巨亏。
今年5月份,贝母挖出来一看,往年有乒乓球大小的贝母,竟然只有小拇指大小,1亩2分地一共收了200多斤贝母。“我们家去年种子就下了800多斤呢,产量还不够种子的零头呢。”往年1斤种子能产7两干品,但今年却连2两都没有。贝母晒干后,7月份赵家灯就把贝母拉到磐安浙八味特产城卖掉了,正好挑了两筐,当时的价格是46元/公斤,只卖了不到5000元,收益竟然比去年还高。
不过,第二天,赵家灯再去市场一问,浙贝母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2元/公斤。10月28日,新渥市场的浙贝母的价格已经涨到了62元/公斤。如果10月底卖,赵家灯能多赚1600多元。
“当时我觉得贝母价格已经很高了,谁知道还会涨呢,村里人也多数都卖掉了。”赵家灯表示,今年中药材价格高,药农很少囤药材。
中药材价格的大涨,让药农的种子支出也大增。指着地里的大个贝母,赵家灯说他是7月份买的,一共买了800斤,每斤价格是12元,花了接近1万元。最近,有村民也买了800斤贝母种子,花了1.8万元,每斤种子价格超过20元。“去年种子还只要每斤3.5元呢,现在都20元以上了,不知道明年会多少价格。”经销商赚钱靠囤货 炒作造就药价暴涨
药材从田间地头到摆上药店,药材经销商是关键一环。陈仙芬做药材生意已经28年,她是磐安浙八味特产城的一个经营户,同时也在老的药材市场拥有10几处仓库,是当地药材经销商的大户,每年经销药材1000多吨。
“一公斤浙贝母57元,元胡43元,玄参11元,杭白芍25元。”昨天,她告诉记者,现在每公斤中药材价格已经比上月低了一两元,大家都在平价出货。记者去的当天,她还在指挥几个工人装药材,每天她都会销售出十几吨药材。
今年由于西南地区干旱,加上浙江出现倒春寒,药材普遍减产。由于看到今年中药材产量下降,陈仙芬年初就估计药材会大涨,但药材的涨幅之大,速度之快,还是让陈仙芬始料未及。“跟我合作多年的伙伴,趁着价格低的时候,都买了一些药材,存在仓库里,趁着价格高,全卖出去了,现在没人囤货了。”以山茱萸为例,陈仙芬在去年年底收购价格是12元/公斤左右,等到她出货时价格开始往上走,一直涨到50多元,她今年已经出货100多吨了。她的贝母成本价也在20多元,现在也赚了2倍了。
今年春节前后,陈仙芬就感觉到了中药材市场有些异常。“不断外地人来到市场,一看以前就不象做药生意的,一个劲地吃货。”
在涨得最凶的太子参中,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游资参与了炒作,不过在价格上了200元/公斤之后,多数游资都选择了高位套现。
“去年底太子参只有22元/公斤,但今年都超过250元/公斤,老货都超过140元/公斤了,没有资金炒,怎么会这么高啊?”磐安一位药材经销商告诉记者,太子参大涨背后就有国内一家药厂的炒作。“他们有30多个人,分散到各个药材市场,就全部换掉手机卡,不跟外人联系,只是一个劲地买,把太子参库存也买光了,之后再拉高价格,慢慢放货。”
磐安浙八味特产城管理人员林女士表示,今年中药材价格大涨,不少租户都是从各地过来的,不少还是从未做过药材生意的新手。
“今年赚大钱的都是囤药的人,没存货的人,就只能看着药材涨价了,赚的经手费还没有人家囤货的一天赚的多呢。”一家经营户告诉记者,磐安做药材生意的客户多数资金只有几百万,很多人如果囤货,流动资金就成问题,真正能囤货赚大钱的都是资金雄厚的大老板。
磐安靠药材赚4亿多元
谨防药材高价跳水
根据统计,今年磐安一共种植了11382亩浙贝母,产量为1897吨,平均亩产量为168公斤,去年的亩产量为260公斤,下降了29.2%。但由于今年浙贝母的价格比去年涨了1倍多,产值达到了1.138亿元,比去年反而增加了112%。
根据磐安县农业局的统计,今年磐安的太子参价格涨得最快,去年全县种植了706亩,产量为71吨,产值只有199万元,今年种植面积缩减到了555亩,产量只有60亩,但产值去达到了1320万元,产值增加了563.3%。另外,桔梗、玉竹、天麻、杭白芍等的产值也比去年增加了100%以上。。
“前几年,药贱伤农导致面积略减,今年受倒春寒影响,磐安的部分药材产量下降了20%以上,但由于药材价格上涨,药材产值比去年接近翻番。”磐安县农业局局长张方荣告诉记者,整个磐安县,今年中药材价格种植面积为64025亩,比去年减少了2.9%,产量比去年下降了15.5%,但产值达到了4.162亿元,比去年的2.15亿元增加了93.5%。粗略统计,今年每亩中药材的产值为6500元,效益远远好于往年。
相比药农翻一倍的收益,中间的流通环节收益更加丰厚。以今年最疯狂的太子参为例,药农卖出的价格基本为20元/公斤左右,一手经销商卖给下游的价格为240元/公斤左右,而摆在药店的价格则达到了900元/公斤,97%的利润在流通环节被瓜分。 不过,更多的医药经销商对于目前的药材疯狂感到似曾相识。2000年开始,磐安的浙贝母市场开始连续大涨,特别受非典影响,浙贝母短短4年内从每公斤10元上涨到200元。2004年价格开始暴跌,当年跌到30元,2005年又跌到20元。在那波过山车行情中,不少药农损失惨重,高位囤货的经销商更是亏得血本无归。由于药材多数都是一年生植物,每年四五月份,新药材都会上市,老药材往往要打折出售,这也是近期不少经销商低价出货的原因。本轮大涨后,药材会不会高位跳水,这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