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治疗
由于小儿腹泻的病因不易确定,因此治疗有困难,对病毒性肠炎,无特效抗病毒药。对大便白细胞>5个/HP,尤其是同时有红细胞、巨噬细胞者,多数为细菌性肠炎,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真菌性肠炎应停用一切抗生素,口服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原虫性肠炎可选用甲硝唑、吡喹酮。
液体疗法
补液原则
腹泻补液原则可归纳为4点:
①先快后慢:纠正脱水要快,维持阶段可慢一些。
②先浓后淡:浓淡是指液体张力高低,纠正脱水用的液体用1/2张,维持阶段用1/5张。
③纠酸优先:由于酸中毒对人体危害大,因此腹泻补液时,若有酸中毒要先用碱性药纠正酸中毒。
④见尿补钾:患儿无尿时补钾,可能造成血钾突然升高,发生心跳骤停,因此必须有尿后才能补钾。
口服补液
对呕吐和脱水不严重的患儿,可口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补液盐(ORS),配方为:葡萄糖20 g,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或枸橼酸钠2.9 g,氯化钾1.5 g,加温开水1 000 mL。ORS液为2/3张,适用于大多数等渗脱水患儿,且含有葡萄糖、碱性液和钾盐.
口服ORS的用量:预防脱水用20~40 mL/kg,轻度脱水用50 mL/kg,中度脱水用50~100 mL/kg,在4~6 h内服完。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
对有中度以上脱水,酸中毒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患儿,需静脉补液。
中度脱水第1天补液总量为120~150 mL/kg,其中纠正脱水用1/2张含钠液50~100 mL/kg,纠正脱水后,用维持量(1/5张含钠液)40~50 mL/kg。
重度脱水第1天补液总量为150~200 mL/kg,其中纠正脱水用2/3张含钠液100~150 mL/kg,后用维持量(1/5张含钠液)40~50 mL/kg。
根据酸中毒和低钾程度使用碳酸氢钠和氯化钾。补充钾盐,需待患儿有尿后才能进行,且液体中钾的浓度应<0.3%。
对症治疗
保护胃肠黏膜
WHO规定使用思密达(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1岁的患儿,每次使用半包(1.5 g),3次/d;>1岁的患儿,每次使用1包,3次/d。
维持正常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治疗
常用的有国产的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法国的乐托儿(口服乳杆菌LB散),韩国的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上述益生菌有2个共同点:①都是活菌,服用后可在肠道繁殖,提高和巩固疗效。②对常用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因此与口服抗生素同用,不降低疗效。
止吐治疗
对呕吐频繁者需短期禁食。注射用止吐药,常用药为异丙嗪(非那根)、维生素B6、山莨菪碱(654-2)等。
禁止用止泻药物
WHO明确规定,对于腹泻者禁止用止泻药物。
≤38.5℃不用退热药
是否需要应用退热药,需根据发热的原因和程度而定。非感染性腹泻和生理性腹泻一般都不发热,对于感染性腹泻伴发热,WHO规定体温≤38.5℃不用退热药。这是由于退热药主要通过发汗降低体温,虽然体温降低了,患儿舒服了,但免疫功能也降低了,因此≤38.5℃使用退热药,弊大于利。此时可使用一贴凉贴额部,使局部降温,减轻发热对脑部影响。体温>38.5℃时,发热对脑部影响较大,此时在额部敷一贴凉的同时服布洛芬,3~5 mg/(kg·次),1~3次/d,见效快,15 min即可见效,疗效最长持续3 h。
链接:液体张力计算方法
张力就是渗透压,等张就是等渗,就是1张。张力大小取决于溶解在液体中分子的多少,固体没有张力。
1 mg分子非电解质溶于1 L水中,张力为1毫渗分子(1mOsm/L)。如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为180,即180 mg葡萄糖溶于1 L水中,为1 mOsm/L。在静脉注射时,由于葡萄糖进入体内很快被稀释、代谢、分解,血糖并不因此而升高,因此葡萄糖静脉注射时,不算张力。
电解质如氯化钠(NaCl),分子量为58.5,溶解在水中,分解为Na+、Cl-离子,因此1 mg分子NaCl溶解在1 L水中,产生2 mOsm/L,即58.5 mg NaCl溶解在1 L水中产生2 mOsm/L,29.25 mg NaCl溶解在1 L水中产生1 mOsm/L。
正常人体血中主要有Na+、K+、Ca2+、Cl-、HCO3-等离子成分,共有289.3 mOsm/L,因此以280~320 mOsm/L为等张。
葡萄糖等张为180 mg×300 mOsm/L=54 000 mg/L=5.4 g% 。NaCl的等张为29.25 mg×300 mOsm/L=8.775 g/L=0.877 5 g%,一般简化为0.9%为等张。
作者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马沛然 张静
来源于 医学界儿科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