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
春夏交替,正值食物过敏、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婴幼儿时期发生的过敏与遗传倾向性、环境和喂养因素密切相关,并具有独特的过敏进程和临床特点,应予以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
1、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过敏性疾病是指外来的抗原物质与体内特异性抗体结合后,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大量过敏介质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症侯群,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器官平滑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强等。当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致敏原 (抗原)后,机体并不会出现过敏症状,但是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当这种特异性抗体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再次接触到这种抗原,特异性抗体便会与其相结合,使机体介质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介质,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因此,过敏的发生有一个必需的条件,就是多次接触同种过敏原。
2、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婴幼儿时期的免疫力较成人更弱,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非感染性疾病中,过敏性疾病的占比最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公布的对33个城市的0-2岁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0-2岁婴幼儿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40.9%,可见婴幼儿是过敏性疾病高发人群。
调查显示,0-2岁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现患率最高的是皮疹瘙痒(8.5%),其次是眼鼻症状(7.6%)和胃肠道症状(2.0%),口唇症状(0.5%)和喘息(0.3%)的现患水平最低。不同月龄婴幼儿各症状的现患率呈现以下趋势:①皮疹瘙痒、眼鼻症状、胃肠道症状均随月龄增大而递减,喘息和口唇症状的现患率未见统计学差异;②不同性别间仅有皮疹一项的现患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男童高于女童。
调查中发现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是以皮疹瘙痒为主,单一皮疹瘙痒症状的构成比即占了62.1%,其次是单一眼鼻症状和单一胃肠道症状,分别为7.6%和6.9%,这三类症状的发病高峰均在婴儿期的4-6月龄,也是婴幼儿初次添加辅食的年龄段。
婴幼儿过敏往往会经历复杂的自然进程,常以食物过敏启动,多表现为皮肤和消化道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从单一致敏原过敏进展为多种致敏原,累及的组织或器官也会从一个发展到多个。随着月龄的增大,过敏性疾病的现患水平整体降低。拥有过敏体质的儿童个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可能会触发机体的变态反应,症状发生的类型、频次和持续的时间则因人而异。过敏性疾病在儿童早期相继发生,出生早期(6个月左右)易出现特应性皮炎,随后致敏T细胞迁徙至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研究显示,食物过敏和特异性皮炎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但呼吸道过敏疾病随年龄增长而恶化。此外,小婴儿发生特应性皮炎与未来发生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具有高度相关性。
3、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处理原则
过敏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防治的原则应从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综合干预治疗两个方面考虑,针对过敏反应发生发展的进程,通过切断或*其中某些环节,达到防治的目的。
(1)避免接触过敏原
首先应通过过敏原检测确定过敏原,生活中应避免使用或接触过敏原。目前临床上检测过敏原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皮内试验、点刺法、斑贴试验、激发试验(结膜试验、鼻粘膜试验、支气管试验、食物激发试验、药物激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2)综合干预治疗
● 抗过敏药物
使用抗过敏药物能够快速控制过敏症状,但是停药后较容易复发,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 脱敏治疗
对因脱敏治疗也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该疗法主要针对体内Th1和Th2细胞失衡状态,调节患者免疫系统趋于正常,诱导阻断性抗体sIgG4产生,降低炎症细胞聚集,从而改变自然进程,预防过敏的发生,并防止复发。
● 服用益生菌
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也备受关注。儿童过敏可能由新生儿的胃肠道免疫失调,无法建立正常的消化道微生物环境引起。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且菌群代谢产物也存在异常。通过给予益生菌治疗,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的功能,从而防治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发布的《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中也推荐了益生菌作为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治疗的辅助药物。
● 补充营养素
多项医学研究发现,在诸多的营养素中,维生素AD和钙的营养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黏膜屏障被破坏,从而破坏组织的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引起淋巴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萎缩,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刺激IgE水平升高引起变态反应。婴幼儿时期,常规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AD制剂(如伊可新)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钙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性,减少渗出,能控制炎症与水肿,并对抗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钙虽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但可以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 合理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应到婴儿4~6个月,6个月后逐步添加辅食,可以降低过敏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母乳喂养能够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定植和生长,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发挥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
● 环境干预
对于螨虫、灰尘、花粉过敏的儿童,要注意环境的影响,勤洗衣服、常晒被褥、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光照。同时在花开的季节要注意防花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戴口罩。
综上所述,婴幼儿过敏应着重于预防,依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已经出现过敏的婴幼儿、或存在过敏高风险的婴幼儿在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同时,应保证体内维生素AD和钙的营养水平,必要时给予常规的补充,也可服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更好地预防过敏的发生。
参考文献
王硕,蒋竞雄,王燕等. 城市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119-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