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常见严重并发症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一.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由于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引起(1)心肌细胞损伤,钠、钾离子*障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2)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导致肺动脉高压。(3)各种病毒或细菌,直接侵犯心肌,影响心肌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1.心衰诊断标准: 1)心率突然增快,婴儿超过180次/分,幼儿超过160次/分。2)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婴儿以多汗,拒奶等为突出表现3)面色苍白、发绀、尿少或无尿。4)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X线检查示心影丰满或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5)有颜面、足背浮肿。6)在肺炎呼吸急促基础上再显呼吸突然加快。
2.治疗: 肺炎并发心衰,均表观为急性心衰,在治疗方面,积极控制原发病,采用快速毛地黄制剂 强心治疗 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予甙K静注或β甲基*口服。 非洋地黄制剂: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法,按kg×6为100ml中的mg数,每小时的毫升数为ug/kg/min。氨力农,用于顽固型心衰或肺动脉高压的心衰。
二.中毒性脑病: 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细胞损伤,脑组织pH值下降,使毛细血管通逢性下降,导致脑细胞与脑间质水肿,颅内压增高。
1.诊断标准: 1)机体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呈昏睡等意识障碍。 2)有肢体内旋与反射亢进。 3)重者出现瞳孔改变(忽大忽小,对光反应减弱等)或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增高。 4)眼底检查,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改变。
2.治疗: 1)积极改善通气功能(参阅呼吸衰竭章)。 2)供给脑细胞必要的能量,如蓖萄糖、氨基酸、ATP、VitC等 3)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参阅颅内压增高监护章)。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肺炎引起的DIC,主要由于感染,缺氧与酸中毒,导致肺与全身循环障碍,使凝血机制发生紊乱,多见于腺病毒肺炎及其继发细菌感染,在细菌性肺炎中以绿脓杆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较多见。
1.诊断: 1)症状诊断:DIC大多出现在肺炎极期,有精神萎糜、面色苍白、四肢未梢皮肤发凉发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音低钝、脉细数、舌质瘀暗。 2)实验室检查: ① 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对照组延长4秒以上,血小板计数<10万/mm3,纤维蛋白原定量在150mg%以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② 确诊试验:血及尿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增加4倍以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三P试验阳性。
2.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与继发感染,消除促凝因素。
2)改善血循环,纠正休克:按100ml/kg/日补液,纠正酸中毒,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10m1/kg,一日2次静注;在DIC晚期阶段,如已出现肺水肿,液量宜控制在50ml/kg/日左右。
3)肝素:肝素对凝血过程中三个阶段均起抑制作用,但较适用于DIC早期(高凝期),由于肺炎并发DIC,进展相对缓慢,故肝素用量宜小,每次50μg/kg为宜,稀释于等渗盐水或葡萄据溶液中,经15~20分钟静注,每6~8小时重复一次,一般应用5~6次,治疗过程中,须观察甲皱微循环血流,同时作试管法凝血时间监测,以指导调整肝素用量,如凝血时间超过20分钟,则应停药,如在用药过程中,出血观象加重,可用等量鱼精蛋白拮抗,此外潘生丁有改善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予口服或静滴。
4)输新鲜血,每次5~10m1/kg,供给凝血因子,但在高凝阶段,可加重血栓形成,不宜应用。
5)抗纤溶疗法,应用于晚期消耗性出血期,疗效大多不满意,常用药有①6氨基乙酸0.1~0.12g/kg/次,口服或静注。②止血环酸8~10mg/kg/次,口服或静注,一日2次。
6)中药活血化瘀:生脉液(内含丹参、红花、三七)用量6~9ml,Bid或Tid静滴,丹参、红花、当归注射液10m1,Bid静滴,对改善心血管功能与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