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集委员会
【导语】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我国秋季高发。华医君特此整理了最新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与大家分享。
【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部分患儿发热时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病初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咳嗽会逐渐加剧,病程可持续两周甚至更长。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重症病例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少数患儿表现危重,发展迅速,可出现呼吸窘迫,严重可导致死亡。
2、其他系统:皮肤、粘膜系统、心血管系统都可能有表现,常发生在起病两天至数周。
①皮肤黏膜常见,受累程度不一,表现多样,斑丘疹多见。常累及口腔、结膜和泌尿道,可变现为水泡、糜烂和溃疡。
②心血管系统受累亦较常见,多为心肌损害,也可引起心内膜炎及心包炎、血管炎,可出现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
③其他:血液系统以自身免疫性贫血常见;还可导致肺、脑、脾脏等气管及外周动脉的栓塞;神经系统可有脑炎、脑膜炎等表现;消化系统可引起肝大肝功能障碍;其他尚有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等发生。
【影像学表现】
1、胸部X线:MPP早期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因此临床上如果怀疑,应及时行胸部X线检查,但单靠胸部X线很难将MPP与其他病原菌肺炎相鉴别。
2、胸部CT:较普通胸片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同样有助于与肺结核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实验室诊断】
1、分离培养:从肺炎患儿咽喉、鼻咽部、胸水或体液中分理处MPP是诊断MPP感染的可靠标准。
2、血清学诊断: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检测是IgM和IgG的混合抗体,单次MPP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诊断MPP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恢复期和急性期MPP抗体滴度
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可确诊为MPP感染。
3、核酸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快速,可用于早期诊断。
4、血氧饱和度测定:低氧血症时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条件时,对MPP儿童应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5、其他检查:
①外周血细胞技术: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重症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可>10×109/L或<4×109/L,部分患儿出现血小板增多。
②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炎症指标。
③血清学检查:难治型和重症MPP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多明显升高,可作为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参考指标。
【治疗】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目前儿童MPP的首选抗菌药物用于MPP治疗的主要是第1代和第2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第1代红霉素;第2代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第3代尚未用于儿童MPP治疗。阿奇霉素每日仅需1次用药,使用天数较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细胞内浓度高,依从性和耐受性均较高,已成为治疗首选。
2、非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于难治型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者,可以考虑非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
3、混合感染的治疗:若有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证据,可参照CAP指南选择联用其他抗菌药物。
4、糖皮质激素:普通MPP无需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对于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MPP,尤其是难治型的可以考虑全身糖皮质激素。对于MPP急性期患儿,如有明显咳嗽、喘息、肺部X线显示肺部有明显炎症反应及肺不张,可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5、丙种球蛋白:不常规推荐用于普通MPP治疗,如果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考虑使用。
6、儿科软式支气管镜术:对于难治型和重症MPP患儿可支气管镜治疗。
7、并发症的治疗:给予相应对症治疗。
【预后】多数预后良好,重症及难治型MPP患儿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长期随访。
原文下载:
[img][/img]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pdf 华医网编辑整理,转载需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