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于使用“茵栀黄”退黄的危害流传甚广,家长闻之色变,医生听之困惑。 于是,无所不懂的小编专门去请教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周晓玉教授,为大家提供一个正经的专家说法。
周晓玉 教授 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江苏省新生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6,7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14、15、16届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常委及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新生儿专业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江苏省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顾问,南京市医学会围产专科分会名誉主委。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获第三届中国新生儿科医师奖。
“茵栀黄注射液”:早已不被用于新生儿临床的治疗。
“茵栀黄口服液”:目前在临床上被作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辅助药物使用。
由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牵头,全国 16 家大型三甲医院参与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通过早期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以减少患儿光疗率,达到光疗指征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退黄效果优于单纯光疗,退黄更快,提示可以减少光疗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网络版“茵栀黄”说:黄疸都是可以自愈的,无须吃药。没必要为了退黄,吃副作用不明、不良反应不明、禁忌不明的茵栀黄。
专家版“茵栀黄”说:在正常范围内的黄疸宝宝临床确实不需要干预或治疗,非正常范围的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而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当血清胆红素>15mg/dl,就可能影响听觉神经;
如果发生胆红素脑病,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且留有脑瘫、智力低下后遗症。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新生儿胆红素产成多,肝脏处理能力不足。另外,由于存在肠肝循环进一步增加肝脏负担,在便秘、胎便排出延迟等情况时,肠肝循环所致胆红素增高明显增加。
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产生多于成人,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加之新生儿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经肝脏产生的水溶性直接胆红素通过胆汁进入肠道,而进入肠道的直接胆红素若不及时排出体外,则会在细菌及酶的作用下分解形成间接胆红素,其产生的间接胆红素吸收入血,再次达到肝脏,这就是新生儿的肠肝循环。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诊断需要依据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综合判断。目前国际上已经建议不采用“生理性黄疸”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作为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标准,以及确定出院后随访监测的时间。
因此,新生儿出生后,最好检测一下血清胆红素(TSB)或经皮胆红素(TCB),尤其是已经出现黄疸症状的孩子,更需要及时监测胆红素水平及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后期随访方案。 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胆红素脑病入院的患儿,都是在入院前就已发生了胆红素脑病,送医时伤害已然形成,为时已晚。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就是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出,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换血、光疗、药物,其中光疗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
光疗是通过蓝光的照射,将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随着排泄物排出。但如果直接胆红素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就可能再次转变为间接胆红素,并重吸收入血,使血中间接胆红素水平增高。
茵栀黄口服液,这个时候就需要它出场了,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肠道的排泄,减少直接胆红素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肠肝循环,进而也缩短了光疗的时间。
经全国新生儿学组多中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该药与光疗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光疗组和光疗+酶诱导剂组,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总而言之,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和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茵栀黄口服液”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辅助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网络版“茵栀黄”说:有的宝宝服用茵栀黄后,大便次数过多导致烂屁股,还有的宝宝出现的便血的情况……
专家版“茵栀黄”说:实则与“茵栀黄口服液”的使用没有直接关系。“大便增多、腹泻”是药物的正常药理作用,这是为了促进肠道胆红素排泄,达到退黄的目的。而“红屁股”“烂屁股”则是由于在大便次数增加的情况下,尿布没有及时更换,屁屁没有及时清洗等不当护理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