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2018首届妇幼医疗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发布了中国首部以妇儿医疗机构为主题的《2018中国妇儿医疗机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本次白皮书由春田医管联合“医学界”、宝宝树、波士顿咨询BCG、动脉网、国药资本、关键点传媒和Latitude Health,以创新的方式高效完成。
《白皮书》对中国儿童的人口状况做了详细的解读,中国目前有多少儿童?中国父母针对儿童的就医习惯是怎样的?常见疾病有哪些?本文整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孩数量锐减,二孩成人口增长主力
司法中定义未满14岁的男女成为儿童。据初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自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来到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数量都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直到2015年底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全国儿童人口数量才有些许上升趋势,但并不明显。
2016年是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元年,当年即给中国新生人口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6年新生人口中一孩数量为840万人,二孩数量为820万人。相比较“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前的2015年,一孩数量降低26万人,但是二孩数量增加168万人,政策红利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中国新生人口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分析
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释放的积极效应仍在延续:二孩数量继续增加,达到880万人。然而与此同时,一个危险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晰:一孩数量锐减115万人,降低至725万人。
中国父母针对儿童的就医习惯是怎样的?
妈妈们处理宝宝生病的方式较为慎重,55%被访者遇到宝宝生病会立即求助,其中,近4成表示会立即去医院就医。有25%的妈妈为观望型,主张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20%的妈妈自己处理,其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或通过自己检索处理的各占10%左右。研究发现95后年轻妈妈在宝宝生病时更倾向于立即求助,该项比例超过整体人群11个百分点;90前妈妈相对更倾向于观望。有意思的是在同样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上,妈妈处理孕期生病的方式影响对宝宝生病处理的决策。
选择就诊医院时,36.5%的宝妈愿意带宝宝去公立的综合性医院就诊,去公立儿童医院就诊占比32%。不同类型的医疗地点就医感受特点不同:诊所药到病除和社区医院等待时间短为首要感受,占比均为43%;公立综合习性医院和公立儿童医院的就诊第一感受是专业,占比分别为56%和69%;私立医院检查充分体验比较突出,占比达到50%。
62%的被访妈妈表示家中常备儿童小药箱;90后,特别是95后年轻妈妈这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弱,该项比例低于整体人群13个百分点。另外,儿童药中最常用到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比例高达75%;肠胃系统、抗感染类、呼吸系统药物分别为58%、43%、39%。在面对种类、品牌繁多的药品选择时,9成妈妈担心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超过50%的妈妈最担心抗生素滥用问题,另有40%~45%的妈妈因安全事故、药品质量担忧。
因此在妈妈们选择儿童药品时,首选儿童专用中成药,比例为60%;儿童专用西药比例为25%。调研中还发现妈妈们对于自己在孕期和为子女购药的决策具有连贯性,孕期为自己购买西药的妈妈更加认可儿童专用西药。
妈妈们在选择儿童药品时最看重药品安全性,比例高达76%;其次才是功效和权威性。同时妈妈们对品牌和价格相对不敏感,提到品牌因素的为15%,价格仅占5%。相比之下95后年轻妈妈相对更信赖医生推荐,比例超过整体人群11个百分点。分城市级别来看,1线城市妈妈对品牌敏感度相对较高,比例超过整体人群6个百分点。
妈妈们在儿童用药用量方面较为谨慎,46%遵医服嘱,另有32%同时结合医生处方和自己经验。而95后年轻妈妈属于严格遵医服嘱类型 (62%);且随妈妈年龄增长,在遵医的前提下,个人经验比例提高。
调研中还发现44%的宝妈没有为宝宝购买过任何保险,已购买普通医疗保险的人数占比为44%,购买重疾险的占比13.6%,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占比13.4%,购买人寿险的占比7.1%。
中国儿童常见疾病有哪些?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按照儿童各年龄时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1.新生儿期: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这两种肺炎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先后发病或者同时存在。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儿童死于新生儿肺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新生儿肺炎的表现很不典型,往往不易引起家长注意。
黄疸:该病是由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的,原因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情况,大约有60%的正常足月儿与80%的早产儿会发生新生儿黄疸情况。严重的会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严重后遗症,甚至直接死亡。
2.婴幼儿期
肺炎: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其他致病因素在肺部引起的炎症,它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秋冬季高发。按照病理形态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按照感染病原体分类,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其次有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
腹泻:2岁以内的婴幼儿易发,WHO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年龄组在6-11个月的孩子,每年每个孩子的腹泻高达4.8次。秋冬季节高发。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常见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非感染性腹泻有消化不良,菌群紊乱、乳糖不耐受等原因。
传染性疾病:婴幼儿逐渐脱离母乳的保护,自身抵抗力还未完全形成,故容易受到传染发生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病原体最常见是病毒和细菌,比如水痘、风疹、甲流、手足口。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天和夏天,七八月患病人数达到高峰。轻型手足口为自限性疾病,对症治疗,大约10天左右就会痊愈。严重的会导致脑炎、循环衰竭等情况。
3.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呼吸道感染:由于儿童自身抵抗力、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个阶段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仍然占据常见病的第一位,发病率约为51.87%。近五年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中,上呼吸道感染39.27%占据首位,其次为急性支气管炎占30.49%,第三位是肺炎,占总体22.20%。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有感冒、扁桃体炎、喉炎,下呼吸道感染有支气管炎、肺炎。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全球18岁以下儿童的第三大疾病,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皮肤过敏有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呼吸道过敏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特点是难寻找过敏源,反复发作,急性加重,治疗往往需要用抗过敏的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大。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