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纳米氧化铝成为耐药基因转移“帮凶”

2012-4-27 09: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君文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用于水源净化的纳米氧化铝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该研究文章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君文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用于水源净化的纳米氧化铝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该研究文章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该研究发现,水中的纳米氧化铝可使耐药基因从大肠杆菌转入沙门氏菌的效率提高200倍。这意味着,在自然条件下,若108个耐药大肠杆菌与108个不耐药沙门氏菌共存,就约有100个不耐药沙门氏菌转变为耐药菌;而在纳米氧化铝的作用下,将会有2万个耐药沙门氏菌产生。研究还发现,即使以往很难发生耐药基因转移的不同种类细菌,例如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粪肠球菌之间,在纳米氧化铝的作用下,耐药基因转移效率也将提高50多倍。

  该文章第一作者邱志刚博士介绍,此次研究中使用的纳米氧化铝浓度约为每毫升5.05毫克,而当前在工业水处理中所采用的浓度约为每毫升1克,按照当前回收率20%~80%计算,水中残留纳米氧化铝含量至少为每毫升200毫克,一旦水中同时出现上述耐药细菌及不耐药细菌,其耐药基因转移效率将大大提升。因此,控制水源净化过程中纳米氧化铝的使用浓度,以及寻找替代性方法应引起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指出,这项原创性发现提示人们,纳米材料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可能给环境和生态带来危害,同时增加了细菌耐药性转移和扩散的潜在风险。贺福初表示,除纳米氧化铝外,其他纳米材料是否也同样具有促进细菌耐药性转移的功能,何种材料可以抑制或阻止纳米材料的这种特性,纳米材料的这种特性与机制是否可以被人们正面开发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来源:健康报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