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诊疗

2012-4-24 09: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5|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大多预后良好,但少...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2008年4月份以来,我省流行手足口病,已证实重症或重症高危病例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现将我院2008年5月至6月收治的HFMD18例重症高危患儿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案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8例重症高危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高危标准。其中男13例,女5例,病程为7~14d。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9岁,其中发病年龄≤3岁的12例,占66.66%,3岁~7岁6例,占33.33%。7岁以上1例,占5.55%。

二、重症高危标准

符合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如有以下表现者视为重症高危病例:
(1)年龄小于3岁,体温39℃以上,发热3天以上;
(2)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肢体无力或肢体抖动、嗜睡或抽搐、头痛、频繁呕吐;
(3)心率增快或减慢、高血压或低血压、面色苍白、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5)血WBC>17.5×109/L,嗜中性粒细胞所占60%以上;
(6)高血糖。

三、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临床表现

发热18例,体温在37.6℃~38.5℃2例,38.6℃~39℃7例,>39℃9例;热程5~7天。手、足均见皮疹18例,分布于手足远端、手背、指间、甲周、足跟边缘、手掌及足跖,初为红色粟粒样斑丘疹,迅速转为疱疹,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如绿豆大小,数量不等,至少数十枚,不痒,愈后无色素沉着,亦不留痂、脱屑。发热与皮疹的关系:5例先发热,间隔1~2天出皮疹;6例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7例是先发热,皮疹大多间隔2~3天出现。有口腔粘膜疹18例,分布于舌、颊粘膜、硬腭、软腭、齿龈、口唇及扁桃体,迅速破溃成白色浅溃疡,局部淋巴结不肿大。伴臀部皮疹10例,为粟粒大小红色斑丘疹。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10例,循环系统受累为主5例,呼吸系统受累为主3例。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18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占61.11%。血糖检查18例,升高5例,占27.73%。心电图检查15例,有改变者10例,占66.67%,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等。胸片检查14例:双肺纹理增粗8例,炎性改变2例,肺水肿1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查14例,升高10例,占71.42%。头颅磁共振11例,5例异常,占45.45%。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的3例,柯萨奇病毒阳性1例。

五、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同时采取加强治疗,包括:
(1)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总量2g/kg,分2天给予。
(2)大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20~30mg/kg.d,连用3天;同时加用西咪替丁5mg/kg.d至到停用甲强龙后3天以保护胃粘膜,防发生应激性溃疡。
(3)20%甘露醇1~2g/kg.次,20~30min静脉推注,q4h~q6h~q8h给药。必要时加用白蛋白、速尿。
(4)呼吸支持:及时行器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加强治疗实施的侧重点不同:
(1)当患儿有精神差、头痛、呕吐、肢体无力、肢体抖动或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者,采取快脱慢补的治疗方案:
①保持病人镇静、吸氧,限制液体人量。
②及早、快速、大剂量的给予20%甘露醇迅速降低颅内压,中枢损害严重者可输注白蛋白,半小时后给予速尿,以快速降低颅内压,保持患儿呈轻度脱水状态。
(2)如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循环系统受累为主者采用快补慢脱,扩容最好选用丙中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等,以迅速纠正循环障碍;在补足有效循环血量后,酌情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
(3)当患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为主,应及时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此时要注意:
①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吸痰;
②可给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稀释痰液;
③呼吸机初调参数为:吸入氧浓度:80%~100%;吸气峰压(PIP):20~30cmH2O;呼吸末正压(PEEP):6~10cmH2O;呼吸频率(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本组治愈15例,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亡患儿因院外延误,入院时已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肺水肿。

讨论

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少数高危患儿,一旦发展为重症,短期内能迅速发展为神经源肺水肿、循环衰竭,各种救治措施无效,常常在短期内死亡,使得医务人员措手不及,有时家长难以理解,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阻止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阻断神经源肺水肿、循环衰竭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大课题。NolanMA等认为急性肺水肿和心肺失代偿可能是由于脑干的血管舒缩中枢受损,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肺水肿。也可能是由于脑干损坏引起的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和或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力压增加导致的炎症反应。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急性松弛性瘫痪共同构成了NPE的高危因素,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在治疗重症高危患儿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要重点监护: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心律、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对出现重症高危倾向者必须争分夺秒,综合治疗,以阻止疾病向重症发展。
(2)当患儿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采取慢补快脱的治疗措施,甘露醇强调早期、快速,大剂量的给予,尽快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使患儿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为度。
(3)当患儿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时,宜采取快补慢脱,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障碍。治疗感染性休克传统常用2:1含钠液或生理盐水或1.4%碳酸氢钠扩容,本组资料采用血液制品如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快速输入,即能快速纠正循环障碍,又能发挥抗感染作用。
(4)免疫球蛋白曾在1998年我国台湾和2000年澳大利亚的EV71流行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证实丙球对EV71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在补充血容量后,如仍有四肢末端循环不良,血压不稳定,可酌情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本组病例在病程较早时期使用效果较好,对晚期病人疗效不佳,可能为患儿的血管麻痹对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降低有关,其经验有待于探索。
(5)当患儿呼吸功能障碍,应及早行气管插管,给予正压机械通气。参数选择时应注意PIP、PEEP较高,吸气时间较长,较高的氧浓度,有利于肺泡处于开放状态,可最大程度地进行气体交换、改善氧合、纠正缺氧,并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使用机械通气难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注意防治。来源:爱爱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