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伤寒性脊柱骨髓炎治疗病例分享

2012-3-16 09: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9|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MRI示:1a治疗前箭头示异常信号影;1b治疗后3周箭头示T11~L2椎间及相应椎体信号欠均匀,L1、2椎旁及椎管内可见异常信号影;1c治疗后10周箭头示T11~L2椎体及椎旁异常信号影来自宁波大学医...

MRI 示:1a 治疗前 箭头示异常信号影;1b 治疗后 3 周 箭头示 T11~L2 椎间及相应椎体信号欠均匀, L1、2 椎旁及椎管内可见异常信号影;1c 治疗后 10 周 箭头示 T11~L2 椎体及椎旁异常信号影  

  来自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王兴武和陆建猛医生同我们分享了1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致脊柱骨髓炎的病例。该病例报告发表在2012年第3期《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病例如下:

  患者,男, 64 岁。因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 17 d入院。

  病史:

  患者于扛重物后出现腰痛,翻身、站立、行走困难,无双下肢痛、麻,伴畏寒、发热、便秘。于当地医院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下床活动困难,停药后又出现畏寒、发热。

   入院检查:

  查体:体温38.0℃ ,脉 搏 74 次 /min,呼 吸 18 次 /min,血 压 120/70 mm Hg;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脊柱胸腰段无畸形、肿胀,皮温不高,叩痛明显,骶脊肌紧张;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 7.46 × 109/L,中性粒细胞81.3%,淋巴细胞0.74%,血红蛋白118 g/L。给予静脉滴注呋苄西林2.0 g,2 次 /d。红细胞沉降率达 106 mm/1 h,肿瘤标志物正常;次日体温 39.1℃ ,脉 搏 78 次 /min,抽血培养、行结核菌素试验。

  腰椎 MRI 示:L1、2 椎间隙及椎体、椎旁、椎管内可见梭形及片状异常信号影。

   治疗:

  初步治疗:影像结果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考虑伤寒,停用呋苄西林,改静脉滴注三代头孢地嗪 2.0 g、2 次 /d 加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0.5 g/ d;联合抗感染及口服抗结核药HREZ治疗,营养支持、绝对卧床。患者持续高热,腰痛剧烈,3 d 后停用头孢地嗪改为头孢曲松钠 2.0 g/d,结核菌素试验阴性。5 d 后血培养提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头孢曲松钠及左氧氟沙星均敏感,肥达试验阴性。诊断为伤寒性脊柱炎。因药物敏感,临床治疗有效,治疗方案不变。治疗1 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腰痛缓解;

  治疗3 周:停用头孢曲松钠。复查腰椎 MRI 提示T11、12 间隙有跳跃式扩散,L1、2椎间及椎体混杂信号,考虑脓肿形成。红细胞沉降率为 92 mm/1 h。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局部穿刺活检,结果提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症伴中性粒细胞浸润。穿刺液涂片偶见革兰阴性杆菌,无抗酸杆菌;培养未见细菌等生长。结核证据不足,停用抗结核药。因红细胞沉降率高,症状体征存在,加用丁胺卡那 0.4 g/d,7 周时红细胞沉降率降至 45 mm/1 h;患者出院带药左氧氟沙星及丁胺卡那共 1 周,抗感染治疗共 8 周。

  治疗10周:复查红细胞沉降率为8 mm/1 h,腰椎MRI 示 T11~L2 椎体、椎旁异常信号影减少,患者在腰托保护下可下床。随访 14 个月,无明显腰背症状,无复发。

  讨论:

  由于目前对抗生素应用时间存在争议,他们认为,通过分析本例血常规、C 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的恢复对停用抗生素更有指导意义。来源:医学论坛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