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怪病”元凶落网记

2012-3-15 0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1|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去年11月以来,云南省宾川县出现“怪病”的消息引发各种猜测和议论。记者日前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经过国家、省、州各级卫生部门共同努力,“怪病”元凶最终被确定为一种罕见寄生虫——大片形吸虫。随着治...

去年11月以来,云南省宾川县出现“怪病”的消息引发各种猜测和议论。记者日前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经过国家、省、州各级卫生部门共同努力,“怪病”元凶最终被确定为一种罕见寄生虫——大片形吸虫。随着治愈患者陆续出院,记者追访发现,我国在少见、罕见寄生虫病防控方面尚存不少短板。

  数十人高烧腹痛久治无效

  今年1月初,一则《云南大理疫情蔓延 专家束手无策》的帖子出现在国内某知名网络论坛上。帖子称,自2011年11月以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发生“怪病”疫情。以宾川县州城镇为中心,先后有数十名重症患者住进州、省医院,甚至自费去北京就诊。各地医生均表示这种病从未遇到过,无法确诊病因。

  帖子称,患者发病初期多为肝部疼痛,后疼痛扩展至全身,持续发热。患病人群年龄不等,有小学生也有五六十岁的老者。患者有男有女,所从事职业也是各行各业。医生表示,患者临床检测疑似寄生虫感染,但确切病因不明,只能在保肝护肝的同时进一步摸清病因及病症。由于治疗效果不好,“不少患者体重下降二三十斤,有的已出现肝肾衰竭,面临生命危险”,“有的患者因无钱继续治疗,面临在家等死的惨剧”。

  省州县联合调查病因难明

  记者采访获悉,疾控机构最早接到医院有关上述“怪病”的报告是在1月5日。当天,大理市疾控中心接到大理学院附院电话报告,该院近来收治5个以发热、头痛、肝损伤、嗜酸粒细胞升高为特点的病例,诊断不清,怀疑为虫媒传播疾病,治疗效果不佳。该中心马上派人调查,发现还有不少类似病例住在当地其他医疗机构。由于病因不清,治疗效果不佳,大理市遂向云南省卫生厅报告请求支持。

  1月13日和31日,云南省卫生厅先后两次派出临床、疾控、寄生虫病防治专家组赴大理市协助开展病因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共发现26例以发热、肝损伤、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特点的病例,最早的病例出现在2011年3月。专家组怀疑为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疫情,倾向为肝片吸虫感染。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及蒿甲醚等驱虫药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2月1日,省、州、县联合调查组在继续对症治疗、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向中国疾控中心和卫生部报告,请求卫生部派国家级专家赴现场支援。

  元凶锁定大片形吸虫感染

  2月2日, 按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控中心派出专家组携带紧急制备的大片形吸虫(与肝片形吸虫同属)抗原和治疗特效药物三氯苯达唑赶赴大理。

  “虽然当时没有取得病原学确诊,但根据病人症状及前期药物治疗结果,考虑有片形吸虫感染的可能性,专家组确定了先行试治疗的处理方案。”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副所长许学年介绍。

  专家组与当地同行充分研讨后,决定首先对5例危重病人进行三氯苯哒唑的试治疗。3天后,4位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自觉症状好转。这一结果极大鼓舞了专家组的信心。接着,他们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分两批扩大治疗范围。截至2月21日,共有23位病人接受治疗,均效果明显。

  在试治疗结果支持了大片形吸虫感染假设的情况下,寻找病原的工作也同时展开。片形吸虫感染的病原学确诊主要依据粪便中片形吸虫虫卵。经对病人粪便检查,2月14日,专家组在1位女性患者粪便中查到片形吸虫卵。对该病例粪便中的虫卵进行分子生物学(PCR)特异性鉴定,结果也证实为片形吸虫。免疫学辅助诊断进一步显示,26个患者血清中,大片形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00%,肝片形吸虫抗体阳性率为84.6%。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是确定病原的重要依据。片形吸虫传播链条为,终末宿主(牛、羊)排出粪便中所含的虫卵,在适宜温度的水中发育为毛蚴,逸出后感染中间宿主椎实螺(生活在水沟等环境),进一步发育成尾蚴逸出,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结成囊蚴,牛、羊等或人类在食用水生植物、饮水时吞入囊蚴而感染。经现场调查,专家在牛羊粪便中查见片形吸虫虫卵;在水沟环境中查见椎实螺,并在其体内查见片形吸虫幼虫,证实当地为片形吸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发现,部分农户在沟壑中种植鱼腥草,并在鱼腥草水田中施用牛羊粪便;水田中孳生有大量椎实螺;当地居民普遍存在食用凉拌鱼腥草习惯,佐料是香菜、大葱,且香菜、大葱在收获销售前也常被泡在有椎实螺孳生的水洼中。因此,当地存在完整的片形吸虫病的传播环节。

  综合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得出结论:26名病人为大片形吸虫感染;宾川县州城镇为片形吸虫病自然疫源地,当地人群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疫情调查还在深入

  据悉,经过联合专家组精心治疗,目前宾川县大片形吸虫感染患者多数已治愈出院。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副研究员郑灿军说:“此前,不少患者为此辗转求医,提示我们不能忽视这类少见、罕见寄生虫病的诊疗技术和防控措施研究。”

  据介绍,片形吸虫感染属于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包括大片形吸虫感染和肝片形吸虫感染两种。人体片形吸虫感染的急性期一般表现为高热与腹痛,虫体进入胆管后,病变逐渐会转为慢性。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脏损伤,严重者可致肝肾衰竭甚至死亡。我国自1921年报道首例来自福建省的片形吸虫感染患者以来,有记载的确诊病例报道只有百余例,且多为肝片形吸虫感染。此次宾川县确诊26例大片形吸虫感染,人数之众,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宾川当地一直存在完整的片形吸虫传播环节,为什么去年突然出现人群暴发,以前为什么没有,今后会不会再出现?目前还不得而知。”许学年认为,疫情尽管得到有效控制,但相关调查研究还需深入。在药物方面,三氯苯达唑是治疗特效药,但我国没有生产。最初的试治疗药品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实验用药,而后续药品的获得也颇费周折。“或者国内生产,或者国外进口,应尽快建立特效治疗药物的国家储备。”此外,鉴于云南等地牛羊中片形吸虫感染率很高,农业部门应加强动物寄生虫病防治。 来源:健康报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