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召开的第七届上海国际结直肠癌高峰论坛上获悉,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主任、许剑民教授牵头开展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和综合治疗研究成果近日获得了2011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 据秦新裕教授介绍,在大肠癌整个病程中,有一半患者发生肝转移,其中25%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肝转移,25%患者治疗后也会发生肝转移,这是造成其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的主要原因。于是,预防大肠癌肝转移、提高肝转移的疗效成为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因素。为此,秦新裕等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了系列研究。 1. 预防肝转移技术创新 对Ⅲ期大肠癌患者,研究者于术前7天,联合奥沙利铂+脱氧氟脲苷(FUDR)+丝裂霉素(MMC)对肿瘤区域动脉和肝动脉进行序贯化疗,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使术后肝转移的风险降低55%。研究者共计为近千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术前介入化疗,其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至81%。 2.扩大肝转移手术适应证 传统手术方式规定,大肠癌已发生两侧肝转移的病人、肝转移灶大于4个、肝转移灶手术切缘小于1 cm、存在有可切除的肝外转移灶等均不适合手术。但在该院,经术前充分评估后,正常肝脏延时性肝转移切除后的残肝维持在30%以上或同时性肝转移术后残肝维持在50%以上,即可以手术切除。由此,一大批原先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重获新生。 据统计,2005年扩大手术适应证至今,该院共施行大肠癌肝转移灶切除530例,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2.8%,术后5年生存率达37%,已达欧洲先进水平。 3.无法手术切除者的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模式。该院组建的MDT,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介入治疗、全身化疗或者靶向治疗,有12.7%的患者在综合治疗后,其病灶由原先不可切除转化为肝转移灶可根治性切除。 4.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避免二次手术 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否同时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的争论焦点。研究者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同步手术组和不同步手术组,经过多年随访和统计分析,在完成的231例手术中,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均一致,且同步组的治疗费用下降了1/3,避免了两次手术的打击。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