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两会期间,张伯礼、张文宏等医疗界代表与委员都在关心啥

2024-3-7 16:56|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53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2024年3月4日起,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每年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提案都备受关注,今年也不例外。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词出炉,“医疗”入选2月5日至25日,人民网开展2024年全国 ...

2024年3月4日起,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每年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提案都备受关注,今年也不例外。

 

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词出炉,“医疗”入选

 

2月5日至25日,人民网开展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选出网友最关注的10大热词。其中“医疗”领域备受网友关注,入选十大热词。

 

调查显示,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如何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70%的网友认为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超过62%的网友认为需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运用新技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超75%的网友支持“降低药品价格,推动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直价格纳入医保”。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历来对医疗健康相关提案重视度颇高。

 

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3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2023年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48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622件,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均认真采纳借鉴,按时办结。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49项,有力推动深化医改、健康中国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促进完善生育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解决。

 

国家卫健委2023年共办理了1470件建议提案,其中涉及到基层医疗卫生的约占十分之一,今年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基层医疗。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了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调查显示,在两会关于医疗卫生领域的议题中,56.9%的受访者最期待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24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们都关心哪些医疗健康类话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张伯礼代表:让基层医生“招得来、留得住”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的两会建议之一,就是聚焦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制度问题。

 

张伯礼说,作为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基层医生们,受硬件条件和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经常面临“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为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鼓励开展“县管乡用”改革探索。“县管乡用”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张伯礼举例说明:近年来,针对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难题,重庆市垫江县提出,县级医院派出骨干医师对口帮扶基层卫生院,每年定期轮换派遣,并对派遣医师的经济待遇、工作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让群众免去舟车劳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解决。

 

围绕人员待遇,张伯礼建议,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经费保障,提高外派医务人员积极性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此外,还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在职进修、学术活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张文宏委员:探索呼吸道疾病医防融合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交了一份《缓解秋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难题,探索呼吸道疾病医防融合新型健康管理模式》的提案。

 

在这份提案中,张文宏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并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但要真正从根本上破解这个难题,还需要在医防融合机制方面继续有突破性的创新,充分应用新技术,赋能基层的诊治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让老百姓有可以信赖的基层医疗体系,降低季节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大医院资源挤兑、百姓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的窘境。

 

对此,张文宏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全面建设医防融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切实提升基层医疗诊断技术与药物供应;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建设;四是在部分条件成熟地区,建议率先探索呼吸道疾病医防融合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傅小云委员:为基层医院培养并留住“好医生”

 

“基层医疗服务改善的关键是人才,进一步优化全科医生的培养,是我重点关心关注的事。”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傅小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落实中央组织部等10部门出台的“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于2022年5月到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任院长。“两年的基层工作,使我觉得基层医疗服务改善的关键不是缺药、缺设备,而是缺人。贵州以及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还很紧缺。今年,我将就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进一步优化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交自己的提案。”

 

刚到三都县人民医院,傅小云发现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医疗技术人才都非常缺乏。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创新采用“导师制”模式,由帮扶专家手把手传授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一例例“从0到1”的成功案例,不断提升该院医生的工作信心和临床救治水平。

 

傅小云建议,希望进一步优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并呼吁卫健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动,以更有力的政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吴凡委员: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不能受限于招生规模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

 

近年来,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体系重塑初步完成,公共卫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公共卫生人才,特别是高水平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应对未来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核心关键,也是建设健康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软实力。他认为,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不能受限于招生规模。

 

在提案中,吴凡建议,教育部单列增加“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专项”招生计划,今后十年,每年希望能安排360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计划,依托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落实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任务。

 

王遵来委员:加强专业护士队伍,建议加快制定护士法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北门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王遵来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需要强大专业护士队伍建设的提案》。

 

王遵来认为,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的议题就是健康,而老有所医、医养结合的核心不是治疗,而是护理。他指出,加强老年护理建设,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护士队伍

 

王遵来说,目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如认为护士是伺候病人的“服务员”、低估护士的劳动价值等等,仍然广泛存在于社会当中。要达到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护士,在国家层面上,加快制定护士法,用法律来保障其合法权益。在精神层面上,提升护士职业荣誉感,对护士的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优先向一线和基层岗位倾斜,充分有效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通过正面引导,使社会更加认可护士的付出与奉献,形成更加关心和爱护护士的社会氛围,护士也能感受到尊重,觉得脸面有光。在物质层面上,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让护士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环境更好

 

同时,也要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护士服务领域;完善护士终身教育,培养更多优质专业护理人才。

 

朱同玉委员:呼吁器官捐献区域共享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医学中心城市器官捐献区域共享机制的提案》。

 

朱同玉委员指出器官,近年来,我国捐献与移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供需矛盾仍然是巨大的。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202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已超过14万人,但每年器官移植的数量不到2万例,大量患者在苦苦等待移植,有的在等待中去世。

 

当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器官分配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不匹配。如:北京、上海等高水平医疗中心城市的服务区域涵盖全国,大量需要移植的器官衰竭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的器官获取范围受限于北京、上海,并不能覆盖到周边医疗服务区域。然而,上海、北京等医疗中心城市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尿毒症等求医患者数量众多,导致了器官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对此,朱同玉建议,依据患者来源和等待时间等因素,科学规划器官获取的地域限制,鼓励和促进区域器官共享,建立区域间的器官共享机制。

 

刘梅林委员:加强基层老年人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两会,围绕加强基层老年人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医师刘梅林专门带来了相关建议。

 

刘梅林委员称,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点。刘梅林表示,为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定向培训,可根据2024教育部新增专业引导,推进在医学院校增设“老年医学和健康”专业,为基层培养老年医学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的优势。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投身于老年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引进专家及大型医疗机构退休医护人员到基层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和防治能力。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