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市无障碍设施设备不断升级改造,不少新建筑和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都配备了各种无障碍设施。整齐的地面、平滑的坡道、宽敞的电梯,这一系列新式设备都极大的方便了残障人士的出行。 广安门外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高楼、矮楼和平房错综交织,而且多为上个世纪兴建的老楼。土地面积狭小,改造空间不足,这其中,以椿树馆社区最为典型。社区老年人口比例高,残障人士、失能人群上下楼不方便成为了常见的难题。为了方便出行,在区政府和市残联的统一指导下,广外街道残疾人联合会与社区采购了新型的爬楼机。 常见的爬楼设施有地铁的升降平台以及居民楼嵌入式升降平台,虽然都能起到爬升楼梯的效果,但爬楼机却有着自己的优势。采访当天,社区服务站副站长耿众志正好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他随即带着爬楼机赶往了辖区的一栋居民楼下。 爬楼机的底部有两条履带,将机器倒放后,只需要另一个人操作按钮,就可以利用履带的摩擦力缓缓上楼。椿树馆小区有24栋楼,如果每栋楼都安装固定爬楼机,无论是修建还是维护,成本都会很高,而轮椅式的爬楼机,活动方便操作简单,用完就可以拿走。既不占用本身就狭小的楼梯面积,还能够机动灵活的满足出行需求,只需要一到两台就可以基本满足一个社区的无障碍出行。付俊杰理事长说,无障碍出行是全民性的普惠政策,它不仅服务于残障人士和失能老人,还要满足居民的临时性需求。为了充分了解社区实际需求情况,街道残联和社区工作人员前期开展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爬楼机。 据了解,广外街道残联专门订立了居民租用制度,签署相关责任协议之后,有需要的居民就可以借走爬楼机,出门看病、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