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诊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更新解读》直播时间:2022年7月13日 12:30-13:00 重播时间:2022年7月13日13:00--14日13:00 专家简介 杨汀 主任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 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委员, 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康复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委, 世界中医药协会肺康复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委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内容摘要: 中国成人慢阻肺患病人口高达近1亿,发病仍然呈现高态势。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最新中国肺健康研究调查数据显示,20岁以上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慢阻肺患病率为13.
7%。 中国慢阻肺疾病负担重,防治任务任重道远,我国慢阻肺诊治指南的修订,主要目的是整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学术资讯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引。 慢阻肺的诊断与评估注重早期诊断 肺功能仍然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初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 慢阻肺稳定期治疗更加明确 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结合急性加重史、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和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综合考虑何时联合ICS治疗。 指南强调联合疗法在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获益,包括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和死亡率。 初始治疗的药物选择需进行个体化评估,结合症状和急性加重风险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起始药物治疗。 初始治疗更积极,如:三联吸入治疗可作为D组患者起始治疗的可选方案之一。 慢阻肺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未能满足的需求,需要未来更精准的探索。 观看直播内容: 请联系韩美学术推广专员获取直播二维码 观看往期内容: 请访问医乐网官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