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大输液短期恢复有限,基层医生需快速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先是关停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后来随着疫情好转,逐步有序放开诊疗活动,但目前还需开展防控工作,大多数地方对输液仍然处于禁止的状态。 以前无论怎么宣传“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理念,基层输液泛滥现象并未见明显改善,多数居民“什么病都是输液来得快”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受疫情影响,现在基层泛滥的输液现象明显被遏制了,基层医生发现其实不输液也能看病,居民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输液泛滥现象,非一日之寒 中国输液泛滥的现象已经存在多时。一方面,与医生行为有关,输液的利润相对口服药物要高,且因输液用药量大,可能对于部分疾病疗效确实要比口服药物快。 另一方面,居民治病急于求成,感觉到输液见效快,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迷信输液是治疗疾病最快最好的方式。所以在基层经常能遇到一些老人即使是普通的伤风感冒,没有任何并发症都要求输液。 近日,个体诊所张医生就遇到一位84岁的老人,仅仅是肩膀疼痛一天,就强烈要求输液。张医生说这个病不需要输液,目前也禁止输液。老人强调说是自己要求输液的,不是医生主动输液的,没问题。张医生哭笑不得,费尽口舌才说服老人不输液。像这样的现象在基层可以说屡见不鲜。 输液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 其实,对于输液带来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在基层绝大多数医疗事故都是发生在输液的时候。很多基层医生深有体会,患者输液的时候,大家也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神经始终紧绷着,就担心出现意外。 对于患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动辄选择输液,本来口服药物就可以治愈的疾病最后要输液几天。这种让药物不经过任何屏障进入体内的方式,对患者的身体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另外,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禁输液令尚未解除,有的基层医生铤而走险,不顾禁令给患者输液,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因为特殊时期违背禁令,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该医生就属全责,哪怕你诊断和用药完全没有问题,出了事故首先就处于不利的形势下。 疫情后,打针输液的基层医生要转型了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各级医院病号锐减、收入减少,而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仅仅因为不能输液就让不少人感到艰难。 可见,以前基层医疗机构输液数量之多,输液禁令让大家收入锐减,也让大家开始反思,特殊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活下去。 在很多人收入锐减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一些基层医生活得很滋润,并没有因禁止输液受到很大影响。 案例一: 王医生就是一位基层医生,平常一直开展中医药服务,在今年就感到中医药带来的优势。一位慢性盆腔炎患者,之前总是要求输液消炎,这次因为腹痛来就诊,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但是王医生按照规定没有给她输液,告诉患者可以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也会好。 患者最终选择了服用中药,服药一周后患者说效果很好,不比输液差。很多患者都是以前习惯输液,但是改服中药后一样能治愈,慢慢地改掉了输液习惯。 案例二: 吴村医近年来开展了中医针灸等康复技术,在疼痛治疗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来的患者多是慢性疼痛患者,也不需要输液,因此业务影响不大。 总之,因这次疫情要求禁止输液,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慢慢习惯了不输液的日子,滥输液的做法得到了有效遏制。 可以设想,未来单纯靠输液挣钱的时代或许一去不返,基层医生必须自我改变,改变靠输液为主要收入的服务经营方式,开拓更加广泛的服务模式,方能走得更远。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