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记忆力很差,老板交代的重要的事情都记不住,工作效率也特别低,难以集中精神,报告数据老出错,晚上回家明明很累躺在床上几小时却睡不着。” 王静怡是一名券商分析师,名校毕业的她进入职场后还算顺风顺水,曾被评为“优秀员工”,现在却经常被上级批评。“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三个月,我是工作能力不行了么?”她开始自我否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职场人群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生力军,往往承受着业务绩效、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睡眠障碍、紧张焦虑已经成为职场人群的常态,他们有些人甚至患有抑郁症而不自知,或讳疾忌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警惕抑郁症型“职场失能” 抑郁症被全球列为非致命健康损失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全球累计抑郁症患者超 3.5 亿人,而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 5400 万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 4.2% 。 国内临床用药监测数据表明:18-64 岁的人群是抑郁症用药的主要人群,而此年龄段人群正处于职场中,这表明职场人群已成为抑郁症的“主力“,因抑郁症而导致的工作能力的下降甚至“失能”,若得不到重视将最终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抑郁和抑郁症是两码事 “我心情很差,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抑郁”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像喜怒哀乐一样,每个人都会出现,往往通过自我调节就会自行消退,不影响正常生活。而作为一种精神疾病领域的常见病,“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是包含情感、躯体和认知症状在内的多维障碍。 施慎逊教授 “若事出有因且偶尔发生的心情低落、食欲不振、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症状无需紧张,若持续一周以上应引起重视,但存在两周以上,已经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尤其伴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则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及早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正规诊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施慎逊教授提醒。 躯体症状不容忽视 在抑郁症发作严重的时候,患者常伴头疼、胸闷、便秘、手抖、消化系统等不适。当这些躯体症状出现时,患者通常联想不到抑郁症,首选就诊于其他科室,使得临床医生不易及时做出抑郁症诊断,影响抑郁症的就诊率、检出率以及早期诊断。 对于这部分患者,施慎逊教授建议,在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后,身体不舒服应和心理健康联系起来,就要考虑看精神科。“大脑的神经系统,在感受器官活动的同时也会影响器官活动。比如经常情绪不好,时间久了就会血压不稳定,若排除其他疾病影响,血压长时间不稳定则要考虑看精神科医生。” 抑郁症不能“硬扛” 职场人群通常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事务繁忙时经常顾不上自己,患病后也不一定能及时就诊。更多的职场人群则是担心就诊精神科被人看到会被歧视,影响职业发展,对心理疾病、精神科很避讳,而选择“硬抗”,认为自己“扛一扛”就能克服。 赵敏教授 “很多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症状时首先选择自我治疗,但若症状持续时间久,工作生活受到影响,而自己尝试运动、外出旅游、降低工作强度、放慢生活节奏等各种主观调节方法后都没有改善就应考虑及时就诊。患者需科学客观地看待抑郁症,不能一味否认。”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教授表示。 坚持才能治愈 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的认知不断加深,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升级,新药的上市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方案。此外,除了服用抗抑郁药物,还可以采用电休克、经颅磁刺激、磁休克MST等物理治疗和CBT、IPT人际关系治疗、行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等心理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病情症状进行综合评估,针对中重度抑郁症,单纯的心理治疗起效慢,通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70%-80%的患者若积极配合治疗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施慎逊教授说道。 赵敏教授表示,抑郁症是一个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遵医嘱、坚持治疗,而有些患者症状一好转就停药、担心副作用也停药,治疗依从性差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 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多关注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症状,避免复发,还要让患者能够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推动对抑郁症的正确认知,营造良好的关注精神疾病的社会氛围。 灵北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和开发脑部疾病创新治疗方案的全球制药公司。自 90 年代末进入中国以来,灵北以不断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为己任,一直致力于精神和神经系统领域的知识普及和教育,推动了诸多项目,包括国际专家学术会及巡讲、患者教育项目、“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数字教育平台“心灵神汇”等等。在抑郁症方面,由灵北中国发起的“悦来阳光”公益项目,通过面向公众的疾病科普教育,进一步向公众普及抑郁症常识,推动患者了解心身疾病知识,遇到问题及早就医、科学就医,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公众的心身健康水平。 为了让更多的职场人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灵北公司支持的“阳光心灵,职场同行——绿丝带关爱职场人群心理健康科普行动”于 10 月 16 日在北京启动,并于10 月 23 日走进上海,邀请到了施慎逊教授和赵敏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精神卫生科普讲座,现场听众反响热烈,均表示加深了对抑郁症的了解认识,将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 专家们表示,希望有更多此类型的活动举办,呼吁人们认识抑郁症、预防抑郁症、战胜抑郁症,拥有阳光心灵,拥抱美好人生。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