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标题:《如何正确处理胆源性肝损伤》 直播时间:2018年9月12日 12:30-13:00 重播时间:2018年9月12日 13:00-21:30 专家简介: 汪余勤 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医师 上海市病毒学会委员 上海市肝胆学组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 《实用肝脏病杂志》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实用医学杂志》和《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上海市医疗鉴定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组成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课题多项,主编《专家谈乙型肝炎》科普读物1本,参编多项国内外学术专著。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SCI收录8篇。 专业方向是各种慢性肝病和疑难胆胰疾病的诊治,擅长ERCP技术(胆管结石取石和支架置入术)。 内容摘要: 肝功能损害有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性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遗传代谢因素,血管性因素,脂肪性肝病等,但源于肝道因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影像学阳性特征,临床诊断不难。 但是对于胆源性肝损害的病因主要是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阴性时,如何先证实判定肝损害的病因是胆道因素,是比较难以下结论的,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或不开展ERCP技术,EUS技术的单位,怎样从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正确判别处理:寻找病因,去除病因,使肝功能损害性恢复正常,非常有借鉴意义。 此次讲解将会分三个方面讲述:胆道微结石,胆管型SOD,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将这三个病因结合病历分析一一论述。 临床上正确处理胆源性肝损害,主要依植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详细的病史,疾病 演变动态过程,进一步与影像科合作,提高CT或MRCP读识能力,熟练操作EUS和ERCP技术,才能综合判断是否为胆源性肝损害,另外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因为尤其是ERCP技术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该出手要果敢出手,抓住时机解决患者的问题。 观看方式: 观看直播内容: 请联系韩美学术推广专员获取直播二维码 观看往期内容: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医乐网官网 |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