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 第一节 督 脉 (一)循行:《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二)病候 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头风、头痛、项强、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嗜睡、癫狂、痫疾、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痠软。 (三)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四)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五)腧穴(共28穴) 1、长强 (DU1)络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1)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 (2)癫狂痫。 (3)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腰俞(DU2) [定位]俯卧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主治] (1)月经不调,痔疾。 (2)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3)癫痫。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可灸。 3、腰阳关 (DU3) [定位]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2)腰骶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命门 (DU4) [定位]俯卧。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 (2)腰脊强痛,手足逆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悬枢 (DU5) [定位]俯卧。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隐中。 [主治](1)泄泻,腹痛。 (2)腰脊强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脊中 (DU6)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1)泄泻,黄疸,痔疾,癫痫,小儿疳疾,脱肛。 (2)腰脊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7、中枢 (DU7)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黄疸,呕吐,腹满。 (2)腰脊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8、筋缩 (DU8)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癫痫,抽搐,脊强,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9、至阳 (DU9)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胸胁胀痛,黄疸。 (2)咳嗽,气喘。 (3)背痛,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0、灵台 (DU10)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 (2)疔疮。 (3)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1、神道 (DU11)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心悸,健忘。 (2)咳嗽,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2、身柱 (DU12)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 (2)癫痫,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3、陶道 (DU13)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头痛,疟疾,热病,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2寸;可灸。 14、大椎 (DU14) [定位]俯伏坐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热病,疟疾 (2)咳嗽,气喘,骨蒸盗汗。 (3)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 (4)癫痫,风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5、哑门 (DU15) [定位]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主治](1)暴喑,舌强不语。 (2)癫狂痫,头痛,项强。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可灸。 16、风府* (DU16) [定位]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现,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1)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 (2)癫狂,中风。 [刺灸法]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可灸。 17、脑户 (DU17) [定位]俯伏坐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项强,失音,癫狂。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18、强间 (DU18) [定位]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后项 (DU19) [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20、百会* (DU20) [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1)头痛,眩晕,健忘,不寐,中风失语。 (2)癫狂,脱肛,泄泻,阴挺。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1、前顶 (DU21) [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22、囟会 (DU22) [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囟会,小儿禁刺。 23、上星* (DU23) [定位]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1)头痛,目痛,鼻渊,鼻衄。 (2)癫狂,疟疾,热病。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4、神庭 (DU24) [定位]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 (2)鼻渊,癫痫。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5、素髎* (DU25)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1)鼻渊,鼻衄,喘息。 (2)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水沟* (DU26)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1)头痛,晕厥。 (2)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喎斜。 (3)腰脊强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近切),不灸 27、兑端 (DU27)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口喎,鼻衄。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28、龈交 (DU28) [定位]仰靠坐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口喎,口臭,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第二节 任脉 (一)任脉循行 《难经·二十八难》: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二)功能 任脉为“阴脉之海” 。 任“主胞胎”。 (三)主要病候 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下腹部病痛:如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阳萎,遗精,早泄,遗尿,疝气,盆腔肿块 等。 (四)主治概要 局部病症: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部分腧穴具有保健作用:如气海,关元。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如会阴,巨阙,鸠尾。 任脉穴歌 任脉二四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针, 石门气海阴交生,神阙一寸上水分, 下脘建里中上脘,巨阙鸠尾步中庭, 膻中玉堂连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逢, 廉泉承浆任脉终. (五)任脉腧穴 1、会阴(DU1) [定位]在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1)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阴痒,阴痛,脱肛,痔疾。 (2)溺水,窒息,产后昏迷,癫狂。 [刺灸法]直刺0.5~1;孕妇慎用。 2、腰俞(DU2) [定位]俯卧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主治](1)月经不调,痔疾。 (2)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3)癫痫。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可灸。 3、腰阳关* (DU3) [定位]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2)腰骶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命门* (DU4) [定位]俯卧。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 (2)腰脊强痛,手足逆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悬枢 (DU5) [定位]俯卧。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隐中。 [主治](1)泄泻,腹痛。 (2)腰脊强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脊中 (DU6)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1)泄泻,黄疸,痔疾,癫痫,小儿疳疾,脱肛。 (2)腰脊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7、中枢 (DU7)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黄疸,呕吐,腹满。 (2)腰脊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8、筋缩 (DU8)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癫痫,抽搐,脊强,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9、至阳* (DU9)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胸胁胀痛,黄疸。 (2)咳嗽,气喘。 (3)背痛,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0、灵台 (DU10)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 (2)疔疮。 (3)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1、神道 (DU11)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心悸,健忘。 (2)咳嗽,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2、身柱 (DU12)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 (2)癫痫,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3、陶道 (DU13)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头痛,疟疾,热病,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2寸;可灸。 14、大椎* (DU14) [定位]俯伏坐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1)热病,疟疾 (2)咳嗽,气喘,骨蒸盗汗。 (3)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 (4)癫痫,风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25、素髎* (DU25)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1)鼻渊,鼻衄,喘息。 (2)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水沟* (DU26)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1)头痛,晕厥。 (2)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喎斜。 (3)腰脊强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近切),不灸。 27、兑端 (DU27)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口喎,鼻衄。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28、龈交 (DU28) [定位]仰靠坐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口喎,口臭,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