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多忘”等。自宋代《圣济总录》中称“健忘”后,沿用至今。历代医家认为本证病位在脑,与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所致者。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健忘》指出:“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明确指出了记忆与脑的关系。《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肾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盖心脾主血,肾主精髓,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神舍不清;房事不节,精亏髓衰,脑失所养;年高神减,五脏俱衰,神明失聪,皆能令人健忘。本病证以心、脾、肾虚损为主,但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痰浊上扰等实证亦可引起健忘,应予以重视。 总之,健忘以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兼杂者多见。西医所称之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出现健忘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现将健忘的主要证治分述如下: 1.心脾不足证 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纳呆气短,脘腹胀满,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炙黄芪、白术、生甘草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调气,使补而不滞。 2.肾精亏耗证 健忘,形体疲惫,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填精补髓。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大补精血;龟板、熟地黄、杜仲、牛膝填精补髓;人参益气生津;天门冬、麦门冬养阴;黄柏清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3.痰浊扰心证 健忘嗜卧,头晕胸闷,呕恶,咳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宁心。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苍术、竹茹、枳实化痰泄浊;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郁金开窍解郁。 4.血瘀痹阻证 遇事善忘,心悸胸闷,伴言语迟缓,神思欠敏,表现呆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川牛膝养血活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以助血行;甘草益气护正。 |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