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 第1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二、体质的概念、构成、体质状况的评价及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构成 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1.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2.生理机能的差异性 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三)体质状况的评价 四)体质的特点 1.先天遗传性 2.差异多样性 3.形神一体性 4.群类趋同性 5.相对稳定性 6.动态可变性 7.连续可测性 8.后天可调性 三、中医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概说: 1.体质差异的种类 (1)群体差异 (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同一个体不同生命阶段的差异) 2.体质分类的目的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一)中医学体质分类的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及理论基础 (二)古今医家对体质的分类 (三)中医学体质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正常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一)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其中,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质 (二)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各自的总体特征、具体特征(包括体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和发病倾向性)以及发展演变趋势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差异 (一)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 (二)体质因素决定着发病的倾向性 (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及过敏体质的形成,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 (四)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和发病情况 (五)体质因素决定着病机的从化 (六)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传变 二、指导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着证候类型的倾向性。 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主要是以体质的差异为生理基础,体质是证候形成的内在基础。 临床辨证应特别重视体质因素,将判别体质状况视为辨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三、指导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特色,而形成证候的内在基础是体质。体质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而注重体质的诊察就成了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实质上包含着从体质上求本治疗之义。通常所说的“因人制宜”,其核心应是区别体质而治疗。 (一)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二)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三)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四、指导养生 |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