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为多因素疾病,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BPD的关键。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极早产病房胎龄<32周,出生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出生28 d以上的早产儿进行研究。按是否确诊BPD分为2组(BPD组、非BPD组),比较2组间孕母情况、新生儿基本情况及疾病和治疗情况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对象298例,其中男180例,女118例;胎龄25.6 ~31.9周;出生体质量740~2 300 g,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75例。确诊BPD 69例(轻度43例,中度10例,重度16例),BPD发生率为23.2%。
BPD的发生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28周、28~ 30周、≥30~32周BPD发病率分别为70.4%、41.9%和6.2%;出生体质量<1 000 g、1 000~1 500 g、≥1 500~1 800 gBPD发病率分别为78.9%、29.5%和8.8%。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得出胎龄(OR=4.52)、出生体质量(OR =3.38)、性别(OR=3.04)、巨细胞病毒感染(OR=55.27)、气管插管通气天数≥7 d(OR=3.22)、最高吸入氧体积分数≥400 mL/L(OR =4.14)、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OR =7.30)、出生14 d内输注红细胞(OR=3.51)为独立危险因素。
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是否手术治疗关闭PDA与BPD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关。
|